跟《论语》学做人,跟《史记》学做事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成长。让我们一起从流传千年的古人智慧中汲取养分吧!
跟《论语》学做人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做事之前先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愿不愿意接受这件事。
将心比心,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处理问题,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会少很多。
2、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君子说话谨慎,做事行动敏捷。为人处世,应该少说,多做。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的多,不如去做。
3.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个人要有善心善行,但是一定要有原则和底线。是非分明大丈夫。
没有原则的宽容和谅解,就是助纣为虐,坑害他人。人心换人心,你真我才真,你假我转身。
4、不迁怒,不贰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最欣赏他的“不迁怒,不贰过”。
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朝别人发火;已经犯过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
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凭借一些(好的)言论推举他人,不凭借别人的对其人品好坏的评价来断定他的言论。
对于任何人和事的判断,都要基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而不应道听途说,盲目武断。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做事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见到小利益就贪图。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眼前的小利是做不成大事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时无心插柳,柳反而成荫。你只需去做,剩下的,时间会给你答案。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已经做过的事情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人生在世,不必盯着过去的事情,要记得大步向前。
跟《史记》学做事
1、失之毫厘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开始时出一点差错,最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欲成大事,须做事严谨,注重细节,总满足于“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2、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史记·淮阴侯列传》
功业难以成就,却很容易失败;时机很难把握住,却容易失去。
《周易》里讲:君子待时而动。时势造英雄,抓住大势,乘势而行,才能事半功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看清大势,抓住机会,最考验一个人的格局。
抓住时机是成就功业的关键,机遇可遇不可求。时机来时,当断则断,错失机遇,很可能就会错失建功立业之机!
3、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汉武帝迷恋狩猎,达到如痴如狂的程度。
司马相如多次陪同汉武帝狩猎,对其危险性十分了解。于是写了《谏猎书》,上书劝谏说:“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伟大的棋手走一步,看三步;臭棋篓子,走一步,看一步。聪明睿智的人,总是未雨绸缪,可以看清潜伏在暗处的隐患。
《周易》有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世事无常,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世事洞明,才能规避祸患。
4、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史记·平准书》
事物达到全盛时就会转衰,达到极点就会转化,质朴之后有华丽文采,这就是终而复始的变化规律。
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事总是如此变化。如果做一件事,前呼后拥,前乘万骑,那么就要开始警惕事情衰败。如果做一件事,屡屡碰壁,运气奇差,那么就要坚持一下,等待否极泰来。
5.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千金之贵的裘皮大衣,不是用一只狐狸腋下的软皮就能缀好的;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靠一棵树的枝材就能修建的;累及三世的际遇,不是通过一代人的智慧就能预设的。
欲速则不达。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迟早可以抵达理想的彼岸。
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 春申君列传 》
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赵人李园先将妹妹献给春申君黄歇,待怀孕后二人又共同谋划,说服春申君将其妹献给了楚王,不久后即生子并立为太子。
李园怕春申君泄密,意欲灭口,家臣朱英看出了对方的狼子野心,奉劝春申君先下手为强,可是春申君却不以为然。十七天之后,楚王驾崩,李园借机屠杀了春申君全家。司马迁评论这段史实时说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应该尽快决断的事情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一拖再拖只会愈发烦乱。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诗经·周南·汉广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件
- 下一篇: 清明古诗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