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韵」春散芬芳,夏飘荷香,秋起晨霜,冬洒暖阳
宋代无门禅师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平平谈谈,简单至极,却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有心境,有兴致,就能在凡俗的日子里发现每个季节的独特之美。可我要说,我对秋天还是有一些偏爱的。冬夏两季是冷热两极,都不适宜自在地出门体验,而春天呢,春花浪漫,春雨怡人,春光明媚,固然也不错,可又太闹腾了,人们都急于四处踏青,遍地寻春,有时还一惊一乍的,乍暖还寒含冬的诗句,没个定数。秋天则不然,它在清洌恬淡中又透出无限的情韵和妙趣。正像一位诗人写的那样:“冬是孤独,夏是离别,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唯独秋,渗透了所有的季节。”
秋天渗透的是清静之美。秋风渐紧,秋意渐凉,浮尘和阴霾被驱散,灰暗和杂质被赶走,连心头的烦恼和浮躁也被过滤,大自然开始明澈如镜,表里如一,闲闲静静地吐露真容。最能体现的是树木,该呈绿的呈绿,该变黄的变黄,该换红装的早已悄悄换上。你看红枫,小溪边,山林里,大片大片的枫树,似被清泉浸过,似被巧手染过,似被美酒醉过,交织成漫山遍野的红艳,结满对秋的火一般的恋情。山林之外,市井之中,人们在街衢里生活、劳作,不时也被清凉的秋意围裹着,感染着。当你骑车碾过零星铺展的黄叶,双脚踩过一地一地的枯叶,听着窸窸窣窣的声响,除感到生命的凋零,还有自然的和谐律动吧。大自然的每一次律动,都在不经意间引发我们的联想:生命本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艺术,古人的“伤春悲秋”其实都是情感的附会,大喜和大悲都不适合它本身的格调。叶绿叶黄,花开花谢,我们目送一些事物运去,也目送一些事物到来,生命的律动也构成了生命的永恒。
秋天的相思是最美的。记得老校园门前一直有一棵银杏树,高约数米,根深叶茂,亭亭如盖。春季可以遮风挡雨,夏季可以遮蔽暑威,到了秋天,它飘下片片银杏叶,它们有时柔柔地贴着地面倾听大地的脉搏,倾听学子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有时被微风吹在空中,吹到行人的衣襟上,让行人忍不住驻足片刻,等闲细看。我常常在流连中拾起一枚银杏叶,细看许久,它的形状像一把折扇,也像一朵半开的花。舍不得丢,就把它夹在书页间,做书签,书香墨香中夹着一点叶香,每每翻书的时候,总有一种美美的感觉,宁静悠远的感觉。而今,那些毕业的学子,远行之人,置身秋光中,总会想起这一棵树,一棵树注视着我们,我们也频频回望一棵树。于是,记忆里就浮现出一个场景 :秋天的银杏,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摇下满地满地的相思。
秋天渗透的是丰熟之美。人们常说:春华秋实。秋天的喜悦在于收获,收获万物的成熟,收获劳动的甜美。丹桂飘香,桂花和菊花最先从嗅觉上提醒我们,秋已翩翩而至。特别是桂树的香,一阵一阵的,暗自游动,盈盈不尽,有一种甜,或淡远如茶,氤氲在周身,或浓纯似酒,泼洒在空中,或甜得有些发腻,如饮糖水一般。更有一份醉意,眼醉一分,鼻醉一分,唇齿醉一分,心醉七分,醉在生命的丰实中,醉在浅浅的笑靥里。除味觉上的盛宴,在江南的徽州,还有一场视觉的盛宴,这就是晒秋。我初听此名,不解其意,还以为是一起晒太阳。查了百度才知晓,原来是山区的村民为了庆贺丰收含冬的诗句,利用房前屋后的窗台或平地晒出各种农作物的活动。我曾随一队游客慕名来到婺源的篁岭,那里正举行“晒秋”仪式。走在起伏的山路梯田之中,只是见到簇簇野花,等到进了村子,眼睛才被这幅乡村画卷所震撼:黄灿灿的玉米南瓜,红通通的辣椒蕃薯,被整齐地铺在箩上、匾上、平地上,或方形或圆形,暖暖的色调给人以视觉上的直接冲击,加上高低错落的地势,使人看过之后不觉得重复凝滞,反而是层层叠叠的变化之美 。在这里,乐坏的是摄影师,他们带着专业器材,不远千里而来,一呆就是几天,沐着秋阳,迎着凉风,在黑瓦白墙间流连忘归,一次次取景,镜头定格下一幅幅彩照,再晒到网上,晒给朋友看,晒出的不仅是表情,也是心情,分享的不仅是自然的大美,也是劳动的诗意。晒秋结束之后,这些饱满的瓜果菜蔬,一一进入粮仓,一一进入我们的身体,在腹中留下山野的味道,暖阳的气息,不尽的秋意。如此,我们的身体便与秋光同在,与自然同在了。
人在秋天,往往多了一份悠然品茗的闲适,少了一份急急奔走的匆忙;多了一份身心一致的圆融,少了一份身不由已的隔离;多了一份心灵婵娟的濡染,少了一份生活毁人的无趣。难怪辛弃疾在词中写道:“却道天凉好个秋。”秋韵之美,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书名:忻女名 忻女名大全(清丽)
- 下一篇: 古诗初夏即事名句 初夏即事宋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