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诗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导学案

时间:2022-10-13 | 作者:佚名 | 阅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想像古诗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3、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四)作业。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菊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菊花吗?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菊花的名称?

2、请你用你喜欢的词语来形容菊花。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朗读古诗。

2、说诗意

(1)、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一丛丛菊花围绕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完全被眼前的菊花吸引,专心致志绕着观赏以至于夕阳西下都不知道。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在百花丛中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凋谢,就没有其它花可观赏了,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3、反复吟诵,体会诗情

三、作业

1、背诵并默写《菊花》

2、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风桥夜泊》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2、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

6观潮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风号浪吼、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附: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4)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6观潮

潮来之前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潮来之时白浪翻滚天下奇观

飞奔而来

潮过之后风号浪

7火烧云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作业

朗读课文,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5)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二、小结、读文。

六、作业

朗读课文,找出第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

5.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怎样的过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七、学习最后一段。

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八、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4—7节

板书设计: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8﹡四季童话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7个生字。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四季的哪些特点?

2、汇报学习收获。

三、小组交流,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四、全班交流,深华感情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2、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五、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组织一次朗读比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组词,选词填空,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三、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四、作业

1、抄写第一、二题的词语、句子。

2、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采集本;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本中的格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走进语文大课堂;用好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相关文章:

古诗《观沧海》导学案03-20

小学《观潮》导学案05-09

古诗《逢入京使》导学案06-10

老舍猫语文导学案设计04-02

河中石兽语文导学案06-30

《背影》导学案09-11

语文《登鹳雀楼》导学案06-02

初中语文《望岳》导学案05-11

高中语文《短歌行》导学案06-09

《沁园春雪》导学案02-23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