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诗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 6页

时间:2022-10-13 | 作者:佚名 | 阅读: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时,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具体而全面地向公孙丑阐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养成浩然之气应具备的条件和培养浩然之气应注意的问题,足见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重视。所谓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他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策略。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1.字音字形①馁(něi)②慊(qiè)③闵(mǐn)④揠(yà) ⑤傅说(yuè) ⑥畎(quǎn)⑦鬲(ɡé) ⑧拂士(bì) ⑨恶乎长(wū)2.通假举要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慊”通“惬”,快心,满意②往送之门,戒之曰:“戒”通“诫”,告诫③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④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横塞⑤往之女家:“女”通“汝”,你的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忧虑②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不顺(2)一词多义①长②知③正(3)词类活用①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词活用为动词,行加冠礼②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③以其外之也:名词活用为动词,把……看成身外之物④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志向⑤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⑥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遭受困苦⑦劳其筋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劳累⑧饿其体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饿(4)古今异义①无是,馁也古义:这。

今义:表肯定判断。②今日病矣古义:疲累,倦困。今义:疾病。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古义:奋起。今义:干,做。④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古义:预期。今义:端正。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义: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4.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②助之长者,揠苗者也。③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④管夷吾举于士。⑤孙叔敖举于海。⑥百里奚举于市。5.名言名句(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选文主旨通过本课所录3则选文,孟子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浩然之气”思想。他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不急于求成浩然之气原文,这种气就充满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在遭受磨难的时候,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并获得成功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能丧失向上的斗志。2.句段赏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赏析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一个人富贵了,不要迷失自我。高尚的人格并不因为身处贫贱而改变。珍爱名誉,保持气节。面对权势的威压能坚持原则而不失操守。这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道德底线。这就要求我们即使在高压、淫威、权威及武力逼迫面前,都要不屈不挠,守得住,站得直。面对贫穷的折磨、暴力的威胁和富贵的引诱,孟子的这句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振聋发聩的声音。(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赏析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3.精读深思(1)孟子认为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答案①直养无害,它是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正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浩然之气原文,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②配义与道,有这种浩然正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定。③集义无馁,指平时集义养气,不放弃,长时间坚持才可以。④勿正勿忘,勿助长也,指要做集义养气的事情,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急于促使它成长。(2)文中一、二部分是如何运用对话分析说理的?有何好处?答案孟子善辩,是为了推行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不可能强加于人,只能靠论辩。而增强论辩色彩便成了孟子文章的一大特色。采用对话或问答的形式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文章第一部分采用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对话的形式。先由公孙丑的一个问题引出:“夫子恶乎长?”孟子便借此发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样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容易解决人们的疑问,更有针对性地揭示出问题的实质。第二部分用孟子与景春对话的形式,围绕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在驳倒景春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有问有答,先破后立,更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3)结合选文第3则,谈谈孟子是如何运用排比进行论证的?答案文章集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作者首先连用六个“于”字、五个“举”字,来概括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紧接着使用了六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炼、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然后又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忧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种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也堪称经典,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1.(《孟子·公孙丑上》)2.(《孟子·滕文公下》)3.(《孟子·告子下》)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