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启功先生讲唐诗:杜甫|说诗文
启功(1912~2005),字元白古诗开场白,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先生讲唐诗:杜甫
(1979年4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
开场白
前面讲过李白(可参见《启功先生讲唐诗:李白》),杜甫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要看看杜甫诗中都有些什么。
体裁方面的比较
宋刻杜集的编法是古体诗一部分,近体诗一部分。一至八卷为古体诗,九至十八卷是近体诗,后有一卷补遗,共十九卷。
杜诗的特点是不做乐府古题(或曰很少做),也不做旧格式。他自称“熟精《文选》理”,但做到诗既不像“二谢”(谢朓、谢灵运),也不像“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后人讲求“选体诗”,如清末民初的王闿运,专门模拟六朝诗,而杜甫是“不做《文选》体”。
题材方面的比较
杜甫也有专门咏物的诗题,如咏鹰、咏马,却并不死于句下,而是借题发挥。可以说,他没有做真正的咏物诗。
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sǒng)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zhāi),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体格方面的比较
在体格上,古诗都是任意抒发,没有拘束于前代的体格。杜甫的律诗部分,论律调,非常精密,但有时却故意不合律,而是为“吴体”(“强戏为吴体”),但大部分是写得非常精密,其内容也没有受格律的束缚。相比之下,李白很少做律诗,有很少的几首,也不讲究对仗。
杜诗又丰富了诗的格律:长律、短律,合律、不全合律。闻一多先生讲做律诗是“带着脚镣跳舞”,而杜甫是掰开枷锁当武器用。
内容方面的比较
杜诗在思想内容上很少谈他的幻想,不吹大气。偶尔情不自禁地吹了一下:“窃比稷与契”,前边又必须加上一句:“许身一何愚!”
他的“三吏”“三别”也是写故事,不是“古事”,而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很深刻地批判了社会的黑暗。
他的《诸将》(五首)也是议论当时事情的,他说:“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这种直接议论时政的,在杜诗中很多。
杜甫有没有咏物的诗?也有,比如: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同上,其七)
这虽然完全是诗人眼中看到的景物,但通过他的嘴说出来,已经带上了主观的色彩,不是纯客观的东西了,如“自在”“商量”,故后来姜夔写“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就是受了杜诗的启发。
杜诗的开头、结尾,千变万化,都不相同。李白较六朝诗进步,陆游的结尾写得最差。
李白喜欢拿古人来写自己,杜甫有时也写自己,可是他的比拟与一般不同,如“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其一),用庾信来暗喻自己,这比李白又灵活得多了。
李、杜诗相比,其实可以分为两类:
体格上,李白继承的多,杜甫是开创的多;思想上,李白对现实表现自己的抱负、见解,都是曲折的,借古体、古题、古事来表达,而杜是率直的,意思也并不浅。相反地,在抒发理想方面,李是率直的,杜却是曲折的。
李白:继往
李白之前没有这样的诗,但细分析起来,都是继承以往的,得出的效果、给人的印象是“独创”,前无古人,是“往”的终结。从唐初往上推,最后的终结是李太白。如咏物不离物的手法还是传统的,不能不受具体事物的约束,他不敢也不愿意脱离这个事物而完全发挥自己的意思,犹如六朝人的玄言诗风,使王羲之等人的兰亭诗最后也归结到玄言,也要依傍现成的老庄论点。如李白的《蜀道难》,极力描述蜀道的艰难,刻画得具体、形象,始终不敢放弃“蜀道难”这三个字。
杜甫:开创
诗歌形式虽可以用“旧”,但在敢于“闯”(创)的方面,正是与李白不一条路。他是事物为我所用,以表达诗人的主旨、感情为主,使其成为表达感情的资料和手段。我们举例来看。
水
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有人只讲这里“炼字”好(坼、浮),说得就浅薄了,诗人是把大环境作为自己感情的寄托:“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处环境越宽广,就越显得孤舟之单。
六朝人写:“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朓)说穿了还是很浅。李后主就要好得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花与鸟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致有人争论谁溅泪、谁惊心?正说明它的丰富。
北周庾信的《小园赋》说:“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比较起来,杜甫所写更概括,更少而精了。杜甫以前,运用这种手法的很少。
杜甫的组诗
杜诗的许多篇章之间有联系,如《秋兴八首》《咏怀五首》等,同时又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古诗开场白,看到什么写什么,这在汉魏六朝也很少。
可以说,杜诗是未来的开始(当然李白诗对后人也有影响),他做诗的整套办法是前所少有的。
可见李、杜比较,不在优劣。这也就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元稹要讲那样的话(按:指“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参见《启功先生讲唐诗·李白》),因为在元稹的时代,再用旧体诗来写新事物已经不行了,所以他认为杜甫适应当时的需要,而李白不能适应。
但历史主义地看,李白的高明之处,也是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至于两人思想中的爱国忧民、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则哪个也不低。
本文选自《启功说唐诗》,柴剑虹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说诗文” 栏目介绍
主创团队
主持人蒋清宇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现代诗歌类毕业论文文献有哪些?
- 下一篇: 2.诗经·采薇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