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关于《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中“雨”字的字音的考证与研究
《诗经·小雅·采薇》是《诗经》名篇,为历代世人传诵的经典,其全文如下。
采薇
《诗经·小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而在这篇旷世名作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为全诗最触动人们心弦的名句,更是为历代世人称颂而成为《诗》三百中最为著名的佳句之一。
但也正是在这句诗中,出现了一个让我思考的问题——关于一个字的字音——“雨雪霏霏”中的“雨”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现在的主流学者与主流观点普遍认为,“雨”在这里应该读作四声“yù”,原因是“雨”在这里用做动词,意思是“下”,“雨雪”在这里就是“下雪”的意思,全句描写了戍卒在归来时正下着纷纷大雪,烘托并表达了戍卒走在大雪中思念家乡的悲伤情感。现在大部分通行的语文教材中在使用的也是这个观点。
但是,在经过认真的思考与考证之后,我斗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我认为,《诗经·小雅·采薇》中的“雨雪霏霏”一句中的“雨”应该读作“yǔ”,而其含义就是指作为自然现象的雨。
考证如下:
1.从修辞学的角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为较为严格对偶句的可能性很大。《诗经》中对于形式美的追求可谓是极致的,在《关雎》、《蒹葭》、《硕鼠》、《风雨》、《伐檀》、《黍离》、《氓》、《静女》等多篇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中都能够清楚地看到这种对于形式美追求的极致倾向,而在《采薇》中应该也不会例外。而较为严格对偶句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上下对偶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在本句中,与“雨”相对的是“杨”,与“雨雪”相对的是“杨柳”。“杨柳”指的是杨树和柳树,是两个名词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并列结构,而根据对偶的原则,“雨雪”也应该是两个名词组成的并列结构,所以“雨”在这里应该是名词,指的就是作为自然现象的雨。
2.从音韵学的角度:《诗经》作为古典诗集,由于其吟唱的功能,一般而言不会出现十分突兀与尖锐的音调,《采薇》全诗的音调也非常的平润与柔滑。读者可以自己进行诵读的实验,经过实验后就不难发现,如果在如此平滑的吟诵中突然出现“yù”这个非常突兀而尖锐的去声,会非常影响诗歌中音韵的美感诗经两首,而读作“yǔ”的上声就相对更加柔顺和平滑。
3.从地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采薇》中的“薇”指的是薇菜,即荒野豌豆。而荒野豌豆在我国的分布地区主要是西北与西南地区。根据《采薇》中最后一次采薇——“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一句,可以看出,在“薇亦刚止”——薇菜的茎叶已经老而粗硬的时候,是“岁亦阳止”——正处于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而农历十月正值深秋与初冬交汇的时节,也就是说,《采薇》中的荒野豌豆在深秋已经完全成熟甚至老了。在地理学家田刚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仔细的推理后,基本可以判断诗经两首,《采薇》中的荒野豌豆应该是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春季种植、夏秋收获的荒野豌豆。而在戍卒归来的此时,应该正处在深秋与初冬交汇的时分,而在深秋与初冬交汇的此时,雨、雪这两种天气状况并存的雨雪交加的景象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而不会是大雪纷飞。
4.从文学的角度:从情感的表现力来看,雨、雪交加中的行走应该比只是下雪中的行走更加的艰难,由于道路的泥泞与湿滑,几乎让人难以睁开双眼并且步履维艰。而在雨雪交加中行走的戍卒,其心中的悲伤与痛苦,应该要比只是在雪中行走更甚一层,其渲染的气氛也更加浓郁,烘托的情感也更加的强烈。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修辞学、音韵学、地理学与生物学还是文学的角度,经过考证与研究,我认为,《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中,“雨雪霏霏”中的“雨”的字音应该读作“yǔ”,其含义就是指作为自然现象的雨。
欢迎讨论与研究。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借物喻人的诗句(4)
- 下一篇: 《喜晴》范成大 翻译、赏析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