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陶渊明的名著《桃花源记》原来是一个恐怖故事?
《桃花源记》是所有学生必背的文言文,当桃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渔夫迷路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作者笔下的另一个世界是阡陌相交的平民世界,除了和平就是富足,在那里的人们从来不用苦恼生活,看起来是一篇误入宝地的故事,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渔夫的世界和桃花源里的居民生活差别那么大呢?细思极恐,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恐怖故事?
桃花下的真容
《桃花源记》中讲述了渔夫迷路之后进入一处与世隔绝的地方并在此生活了几天的故事,按照故事的逻辑来讲,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
这里不仅没有外面的纷争,并且还能够吃饱喝足,对比外面的战乱纷纷和饥民遍地,桃花源堪比天堂,自然能进也能找得到。故事的最后,渔夫从桃花源里出来以后就开始找当地的官员来搜寻这片地方,但是为什么会找不到呢?
这是全场看起来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地方,如果只是粗糙的浏览一遍,可能最后的合理解释就是这是渔夫做的一场梦,但是如果熟悉文言文和历史知识的人就会发现奇怪的问题,那就是阡陌这个词为什么用在桃花源的形容上呢?
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比不上现在,对于居民住所没有明确的规划,所以大家的房子是随意定居,这就不会存在“阡陌”的形容,但是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古时候的人们对于坟地非常重视,往往古文当中用“阡陌”来形容坟地的设计。
如果单从这一点来推测渔夫进入的是坟地明显证据不够,但陶渊明在文章当中多处暗示我们渔夫进入的地方不正常。古代的交通不方便,为了满足土地和农户的平衡,政府不允许肆意进入其他地方,一般当地的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渔夫以打渔为生,那么这项保命的本事自然要从小学起,地形地势,周边环境自然都详细了解,那么如此熟悉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迷路的状况?随着渔夫开始迷路,他看到夹道相迎的桃花,两岸的桃花遍布,但是桃花在中国的故事当中被认为是招鬼的植物。
渔夫是如何进入桃花源呢?在原文的描写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夫进入洞口的时候非常狭窄,但是走了几十步就开始正常。从古论今,为了能够方便人和货物能够正常来往,大家都是会选择开阔的道路设计。
除了在修建陵墓的时候思故是词语吗,工匠才会考虑先窄后宽的设计。毕竟古人对于死亡非常郑重,身份贵重的人会伴随着许多宝贝一起下葬,这就容易引起心怀不轨的人来偷盗,所以只有在修建陵墓的时候会选择这种不易通行的设计。
除此以外,明明渔夫遇到的人穿着和自己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却说自己是秦朝时期的人,在此生活,不知道外面已经有汉等朝代,这种时间落差又出现重合的理由只能是身上的衣服是后代的人烧来的。
渔夫是正常人,在桃花源的这几天还是需要保持正常的吃喝,这里的人们非常热情,看到这个外来人就会从各个地方给他弄来好吃的。不管是鸡鸭鱼肉还是美酒,应有尽有,一样不缺,这点和当时的背景差异非常大。
心里的桃花源
渔夫所居住的世界正处于战乱时刻,人民生活不安定自然也没有办法保证饮食,但是这种一应俱全的生活再一次提醒了渔夫这里不对劲。如果在甬道和桃花的推断下,这些居民也很有可能是已经永生的人。
明白过来这一点的渔夫其实已经想要离开这里,他这几天的饮食很有可能是后人的贡品,活人吃死人的食物确实能够令人脊背发凉。故事描述渔夫离开的时候专门做了标记,但是领着政府的官兵前来查看的时候却找不到桃花源了。
这里的写法掩盖了渔夫发现真相的慌张,渔夫之所以会找官府,大概率不是专门来禀报村庄的存在,而是发现了这处是坟墓的情况。尤其是当他带着官兵前来查看的时候却找不到桃花源,说明了渔夫对桃花源的认识没有出错。
在桃花源的世界里,渔夫的经历难以言喻,可能正是良田美竹让渔夫在知道自己所处环境这么可怕的情况下还愿意继续待着,但是越生活就越后怕,渔夫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世界。
陶渊明写下故事的时代与桃花源中的生活处于两种相反的状态。
这则故事充满了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人民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世界,但是即便美好相伴也会有残酷的地方出现。
一切美好只是因为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不存在这种美好。对比许多写短篇故事的作者,大家想要寄托美好愿望会直接转换一个理想时代来叙写故事,但是陶渊明选择两种时代穿插,其实是一种暗讽和无奈。
不过作者最终的选择很令人敬佩,桃花源虽然背景阴森,但却是作者内心追求的完美选择,没有战争,没有伤害,每个人都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可是当领略了这里的美丽之后,渔夫竟然选择回到自己的世界,那么作者是否是传达一种对现实的妥协呢?
陶渊明
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年代却在乡下种田,陶渊明不是一个会种田的人,虽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性格,但是心境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吃喝,陶渊明在生活当中需要旁人的救济才能够活得下去。
最终选择回到现实的陶渊明也是一种豁达心境的体现,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给自己的思想放一个假,但是他不能因为思想放假就能够救赎身体的需要,所以回归现实是逼不得已也是认清沉迷于梦想的不利。
这种心态也许放在平常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当面对的是离开官场,才华只能在纸上发泄的时候就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炼字”。“炼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 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 内容变动思故是词语吗,也足以说明 这一点。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你的学习真的有效果吗?
- 下一篇: 诗咏田园庆丰收 | 以诗为媒 礼赞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