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投稿

孔子春秋 文明礼仪卷首语.doc

时间:2022-10-09 | 作者:佚名 | 阅读:

文明礼仪卷首语卷首语大全文明礼仪卷首语关于文明的卷首语旅游资源手抄报卷天空,因为纯净而高远;大地,因为包容而宽广。我们,因为有道德而立于天地之间!道德是真、善、美;道德是仁、义、礼;道德是孝、信、廉。学习道德模范,争做美德少年,参与文明创建,共建美好家园,既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隆重启动“学习道德模范、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在此,我郑重地向同学一、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孝老感恩的少年。做到孝敬老人,尊敬师长,体贴父母,知恩报恩。记住他们的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在家中主动分担家务,不盲目攀比,做到勤俭节约,奋发学,积极向上,感谢父心照料、培养二、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热爱集体的少年。做到友爱同学,助人为乐,关心集体,乐于合作,培养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伸出我们的双手,为集体争荣誉,为他人献爱心,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大三、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少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上网、待人礼貌,文明做一切事四、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少年。做到忠诚老实,信守承诺,不说谎,不做假,讲信用,讲信誉,重品行,做表率,五、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少年。

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为幸福,设身处地多为他人考虑一点、奉献一点,真情实意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尽心尽力去扶贫帮困、尊老爱幼、热衷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承诺,我践行。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快乐与道德与我们相伴。愿我,愿你,愿他,愿更多的人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一起与道德模范同行,共同朝着崇高道个放飞的梦,因为缘分,因为梦想,我们相聚在10在这充满凝聚力的家庭下,那一个个懵懂无知,带着迷茫眼光打量一切的我们已经悄然成长,共同携手在不断的探索跋涉中体会着成在未知的青春年华里,我们将披着阳光穿行岁月,去点亮挂在心头的那束理想之光。野草挡不住太阳的光芒,困难挡不住勇者的脚步,我们定将奏响那最最瞭亮的青春之歌。你听,这一首叫《命亲爱的伙伴们,请你记得这一路上,有流泉飞瀑,有翠树红花,紫岚白云与你同行;请你记得这一路上,有10土本一班与你同在,风一部最有价值的励志历史故事,一部平凡人走向不平凡的真实写照。给你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的孔子,给你一部趣味无穷、更孔子是个平凡的人,也是个圣人。说他是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有与我们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说他是个圣人,是因为他在人生理想的坚持上、追求学问的努力上、对待挫折的乐观上、反省自我的无情上?做得都比我们多一点、好一点,也就因为这一点点,他成了圣人。

见贤思齐,当我们通过此书了解了他,或许能够争取在某些方面也多那么一点点,成为一个让人尊敬的、自己更快活一孔子通于射箭、驾车,尤其擅长驾车。孔子父亲曾经手拖下落的城墙悬门,当时就有人以“有力如虎”的诗句夸赞他。孔子与他父亲一说到孔子、儒家,人们往往与拱手、作揖、行礼之类联系起来,以往的学人也都这样解说,如《说文解字》说:“儒孔子春秋,柔也。术士之称。”“儒”本来是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一种人。由此,人们往往将“儒”与“柔弱”相联系,好像孔子也应该是一位文弱的人。孔子以前乃至孔子时代,“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人人必修的“小学”,按照《大戴礼记保傅》的说法,那时,孩童至“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春秋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了战争与祭祀一样为人人关心、关孔子教授学生的“六艺”乃是“大学”的主要内容,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科目,是所谓“大艺”、“大节”。孩子到十五岁左右,就应当学习做人与社会管理,这便是《大戴礼记保傅》所说的“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履大节”。“六经”与“六艺”不同,被称为“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应当是孔子为这六种科目所编定的教科书。

孔子以“六艺”教人,是为了教化社会人心,显然,这与学习射、御没有任何矛盾。孔子是一位博通的人。有人评论孔子,说他“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听后对弟奔跑能追上郊外的野兔。应当就是《吕氏春秋》说的“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他“力招城关”应有根据。孔子父亲曾经手拖下落的城墙悬门,当时就有人以“有力如虎”的诗句夸赞他。孔子与他父亲一样孔子成功的“人生三根本”:备尝沧桑、阅历天下和学贯根本。至此,我们就可以分析孔子及其思想生命力的历史依据,也就是分析这种生命力从“由何凝聚”到“何由再生”了。一个生前并不总是得意的人物,为何历经两千余年还以其思想泽及后世?历代统治者和士人,在治理国家和处理事务,建设文化和培养人格的时候,为何总是忘不了他?他被人利用,难道他就没有被利用的价值,甚至使利用者增加一些文化软实力?历史虽然有时很搞笑,但从长远的时段来说,历史总是严肃的,总是回顾它值得回顾的人物,珍惜它应们的还原研究,实质上,就是有根基的研究,而不是拔根研究。有强大的根系,才有一棵大树的强大生命。我们应从这个维度上解读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这个思想巨人的生命过程和生命形态有三点值得注意,或者说,这就是孔子成功的“人生三根本”(一)备尝沧桑他出身贫且贱,虽然他的祖宗血脉可以上溯到殷商部族和宋国贵族,但他的家族流亡到宋国,已经超过了五代。

孔子春秋电视剧 迅雷下载_《春秋》孔子_孔子春秋

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小邑的大夫,更像一个勇武多力、冲锋陷阵的武士,在孔子三岁时就死了。因此孔子成了大名之后,还不忘本,听到子贡称他“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就坦诚地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从社会底层走出来,在鲁国季氏家族当过会计、管牲畜的小吏,流亡到齐国,又当了高昭子家臣,一切都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一等封国,即周公之国鲁国的治理大臣。这种卑贱者的人生奇迹,使他有机会接触、亲历、考察社会的各个阶层,洞察了形形色(二)阅历天下孔子于鲁定公时代参与鲁国国政之后,从五十五岁离鲁赴卫,开始他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列国周游。其间去卫适陈,遭遇匡人围困;过蒲返卫,其后游历于曹、宋、陈、郑、蔡、楚诸国之间。于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遭遇宋司马桓魋欲拔其树、害其身之难;陈蔡之厄,被围困而绝粮七日,还是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从五十五到六十八岁,率领着一个士君子学术群体,不辞艰难险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奔波在黄河、淮河间的原野上,习礼作乐,偶遇、交接、会见野人、隐者、狂者、官员、国君诸色人等,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国际的升升沉沉,思考着行道的可能、民众的动向、各国的状态、人文的命运。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影响深远的“文化长征”,将儒家文化播洒到中原腹地和中原边缘的土地上,又从中原腹地和中原边缘的土地上汲取多样性的文化因素。

(三)学贯根本孔子是一个学习型的伟大智者。他天性好礼,不耻下问,学无常师。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乃是《论语》天字第一号的反问。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乃是孔子通行天下的信条。学习,是孔子给中华民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十七岁就因为知识渊博而文明鲁国,这当然是和孔子刻苦读书分不开的。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书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穿起来的。据说孔子 到了晚年,喜欢阅读《周易》,因为每天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磨 断了三次。而磨断一次,孔子就再整理一次,一直使书保存完好。 这一方面反应了孔子的刻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在 孔子到了晚年知道之不行,遂潜心于授徒和整理古代文献。关于前者,相传他弟子三千,可谓规模宏大;关于后者,相传儒家经典差 不多都经过他的整理:“笔则笔,削则削,不仅使孔子赢得了极高的 名声,而且确实有助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既为后世儒家 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资源,也为文明中华的文化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划 时代的贡献。同时,正是由于这些传世的儒家经典曾经过孔子的整 理与诠释,于是这些经典在后世中国便具有至尊的地位,于是有人 认为:“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道。

孔子便成了圣人,儒家经典便成 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最高法典,儒士便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别称和追 求目标。学人以名列儒林为荣,著述以敷赞圣旨为贵,派别繁杂, 训解浩翰。 既然孔子的学术旨趣是“ 述而不作” ,即对古典 文献只是整理而不是创作,那么,在我们研究孔子与儒家经典之间 的关系之前,便有必要对这些经典的主要来源作一简要的概述。我 们知道,儒家经典之所以称为“经,那是孔子之后的事。但“经字并 不后出,至迟在周代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说:“经, 织从丝也。从系。”这应该是经的原初本意,引申发挥便有“经维、 “经营等意思。《释名》说:“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 也。”这便是后来引申发挥出来的意思,显然也与儒经的地位早已提 升有关。 至于书籍称经的起源,本有多种说法。章太炎在《国故论 衡文学总论》中认为:“书籍得名,实凭傅竹木而起,如浮屠书以 贝叶成书,以线连贯,故谓“经者,编丝缀属之称。”刘师培《经学 教科书》第二课基于《说文》的解释,以为古人见经多文言,于是 假治丝之义而锡以六经之名。即群书之文言者,亦称之为经,以与 鄙词示异。”而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则认为,六艺之所以称之 经,全因经孔子删定:“其微言大义实可为万世之准则。

”但章学诚 在《文史通义经解上》则强调,所谓经:“实因传而有经之名,犹 之因子而立父之号矣。”显而易见,这些解释或囿于《说文》本意, 入后世儒家的偏见,并无助 于说明“ 事实上,以经作为儒家经典的称谓;至少在战国末年就已出现,且并不仅仅限于儒家典籍,如《墨经》。而将儒家经典称之为经,始 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 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也?”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 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如果孔子与老子的这段对话可信 的话,那么所谓儒家六经,就是先王之陈迹,是先王嘉言懿行之档 案记录,故而这些记录使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言之, 所谓经,并不出之于一人之手,孔子所治之六经,实际上都是先王 们形成的档案文件。同时,由于这些文件无法道明所以然,于是又 有后出的“释文或“释义,以便解释这些文件之所以然,这种解释之 文即称为“传。故传与经是相对而成立,此中情形盖与前引章学诚的 说法相似。其实,如果从儒家经典的主要来源看,这些著作并不带 我们知道,中国文明的起源相当早,文字的发明与使用也在孔子之前一个相当久远的年代。

孔子春秋电视剧 迅雷下载_《春秋》孔子_孔子春秋

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王曰:“是 丘》。”据历代学者的研究,这里的《三坟》,是伏羲、唐尧、虞舜之书;《八索》,是有关八卦的最早的书;《九丘》为九州土地、 风气之书。至于这些书是否具有那么久远的历史,我们不必全信。 但由此而得到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典籍的起源确实很早,而且有些 确实流传到孔子的时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之时,中国文 化虽然四周王室的衰微而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但各种古典文献的存 在既为一种客观的事实,也为孔子对古典文献的整理提供了条件与 可能。《史记 孔子世家》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 之际,下至秦缨公,编次其事。由此可见,孔子对《书》的整理主要凭借当时所能征集到的古典政事文献。从今存《尚书》看,所谓 《尧典》、《舜典》《大禹漠》、《皋陶漠》等等,我们固然不必 将之视为真实的历史文献,但其成文则绝对在孔子之前。 和《书》的情况略有相似的是《春秋》。孔子之前的《春秋》决不 止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这么一种。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春秋》是 西周末年以来各诸侯国所形成的档案文件,在性能上与今存《尚 书》相似,但在分工上可能因孔子的整理而与《尚书》各有侧重。 故而我们看到,《尚书》以夏商周三代时间为序汇编文件,而《春 秋》以鲁国的活动为主线记载各国交争与来往的情况。

当然,此 《春秋》业经孔子整理,并非原貌。孔子之前的《春秋》可能像孟 子所说的那样:“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 《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故而当时诸国类似于《春秋》的 东西不应止今本《春秋》,而是差不多的诸侯国都有类似的东西, 孔子称曾见过一百二十国《春秋》,墨子也夸口“吾见百国《春 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概括了中国人文的基本思想,建立的独特的信仰体系,他的一生都在用人生道德 和基于道德的典范来教育人、影响人。这也正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根 基。孔子的思想贯穿两千年来于国人的生活和文化至今,对世界范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原著一共二十卷,11705 个汉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 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仁”、“礼”和“中庸”。 《论语》中通过大量细致的神情语态描写,展示了孔子的人物形 象。孔子也正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孔子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 写,而且有关于孔子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春秋》孔子_孔子春秋_孔子春秋电视剧 迅雷下载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 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 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 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 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 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 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 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 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 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包涵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挚爱之心。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 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 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北宋政治 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 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之大。而研究分析孔子的形象, 《论语》更是最好的理论来源和分析依据。

孔子思想更注重生 梁漱溟先生就东西文化的差异指出,欧洲从希腊时就关注认识宇宙万物的问题,而中国人关注的则是生活本身。孔子学问的基本点就 在我看来,孔子思想对于生活本身的重视孔子春秋,使得儒家思想能够流传两千多年,同时又在中国人的生活经验的更新中不断得到修正。显 然,孔子思想的生活气质使中国人容易将其吸收并自然地贯彻在生 活中。现在,尽管大多数人不一定阅读四书五经,但在生活中却潜 瓦尔特对孔子思想的肯定是值得赞赏的。但他认为孔子思想具有“普世性”,我并不同意。基督教文化强调普世价值,而孔子不关心普遍 统一的概念,只关注现实生活。中西提出问题的模式不在同一个套 西方人总是把人当作认知对象,试图从形而上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认识人,探索人在实际存在背后的“本质”,并把人分解剖析,形成二 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强调人的个体性。孔子讲人,看重的是世俗的 生活,解决的是如何和谐有序、仁爱地生活在君王统治的社会中。 孔子的仁强调自身修养和爱人,有助于再建人类道德瓦尔特看到了孔子学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可借鉴之处。 的确,当人类进入 21 世纪时,大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汤一介教 授指出,当我们面临“道德滑波、信仰危机、理想破灭”的趋势之 时,重新肯定和发扬孔子的思想是有益处的。

孔子春秋_孔子春秋电视剧 迅雷下载_《春秋》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 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孔子 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 也。”孔子极力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克己复礼,实现和谐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 处谈到“仁”,集中体现 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 他人的爱。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克己复礼 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显 然,克己和复礼是不可分割的:既要严格修身,又要以道德规范和 伦理原则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一切,主要是因为孔子把“仁” 理解为“爱人”。“爱人”以“亲亲”为基础,即从爱自己的双亲出发。孔 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人不但没有否定孔子及传统思想,反而更加重视它们,同时也试图根据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需要来 孔子的“仁”兼顾亲和性和艰难性,有利于人们建立乐观的思想孔子在谈“仁”时,既讲它的可行性,又讲它的艰难性。子曰:“仁远 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关仁的简易可为性,冯友兰先生总结 说:“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但人之为仁又很复 杂。

既要在现实生活中反复自省修身,又要在与人交往中自觉地恪 守伦理原则;既要自然地顺着自己的内在性情去贯彻执行,又要严 格以道德原则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时时处处衡量自己的言行。 梁漱溟为此指出,“离了中,离开了恰合生命之理,此即所谓违仁 也。”正因为这样,孔子感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其实,孔子 之后历代儒家在讲解和发展“仁”说上,都试图进一步把“仁”广涉到 对天地万物的态度上。唐代的韩愈说:“博爱之为仁”,已经明确地 把“仁”看作是对人和对万物的态度。到了宋代,程颢说:“仁者,浑 在全球化的时代,正当人们期待以大家可以接受的“全球伦理”重建当代社会的时候,正确理解“仁”的贯彻的“两面性”(它既简易,却 又艰难),将有利于树立人们的信心,有利于加强乐观主义的生活 完全不同于“上帝” ,是对规律的遵守和把握 在与人为善和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方面,《论语》和基督教的确有一 定的契合之处。但《论语》所说的天和天命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和上 帝,更不包含基督教中所信仰的宗教教义。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 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指出:“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合起来 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 最高贵最伟大之处,便在能把它们两者和合为一。

”所以,儒家讲到 “天”时,其重点是讲天人合一,而不是讲彼岸的、超脱人生现世的 《论语》所说的“天”,既不是西方人和基督教意义上的,也不 是西方现代科学所指的天。基督教的天是彼岸、超验的,它是人和 大地万物的创造者,又掌管着人的来世归属;而现代科学所说的天 是地球及其外的宇宙空间,是超乎于人的客观物质存在。而瓦尔特 先生的观点和西方的人学观念相关,在西方,探讨人与神的关系, 特别强调必须首先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世界和人的起源,才能彻底认 识人的本质,也由此把宗教当做人生最重要的问题。 瓦尔特:一位 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学者的视角 孔子智慧照耀东西世界 两年前,为让法国人了解中国文明的概况,我写了《中国史略》, 其中有这样一段:“即便 20 世纪的中国不断试图摒弃孔子,但对于 21 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孔子又常驻心间。他提篇四:书画育人《卷 很欣喜看到第三期《书画育人》出版,它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和特别关爱。这是在曾瑞文老师为首的美术书法老师的辛苦征集 下,在全校师生的竭力配合下取得的又一次胜利,必将谱写我校教 书法绘画是高雅的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自古文人辈出,书画不分家,本书比较全面体现了一年来我校开展书画艺术教 育的成果,荟萃了大量优秀作品,展现了很多艺术爱好者的研究心 得,体现了他们的艺术风采。

本书的出版对从小培养艺术兴趣,陶 冶艺术情操,弘扬中华艺术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综观本书创作,着重从水彩、卡通画、素描、速写、剪纸、静物、 融入自己风格的书法作品等方面体现,以“文明礼仪伴我行,美好生 活进万家”为主题,涵盖宽广,形式多样,情景人物静物花鸟,包罗 万象。有方正规矩的正楷、飘逸清秀的行书、妩媚多姿的隶书、刚 劲有力的行楷等,还有画在物件上的艺术品、装饰画等。或飘逸清 丽,或豪迈奔放,或潇洒率真,或狂放傲气,或独成一体,或兼收 并蓄,每幅作品都是一个完美的亮相,创作者用笔淋漓尽致地书写 内心的感受,倾诉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思考,寄寓着 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尽管有的作品显得稚拙与不成熟,但他们的追 求是有成效、有意义的,特别是对艺术认真探索的态度和孜孜以求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愿他们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会越走越好。 我们期待着你也参与,一个有信仰的人是最有希望的人,拿起笔 来,诠释对生活的热情与展望,记录奋斗的足迹,也展示你的青春 魅力!给予雄鹰展翅飞翔的勇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放眼 生辉一墨韵,更胜窗外春光无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 全体师生不懈努力,尽情书写自己的艺术爱好,并且佳作频出!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