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投稿

【国学】趣谈:“孔子见齐景公”时,两人社会地位相差几个等级?

时间:2022-10-09 | 作者:佚名 | 阅读:

孔子春秋迅雷下载_孔子与《春秋》_孔子春秋

孔子画像

在我国春秋时期,今天的山东境内曾经有过齐鲁莒莱四个很有影响力的诸侯国,其中的齐国、鲁国直到今天还被常常提及。关于齐鲁,《吕氏春秋》中有一篇“孔子见齐景公”的文章,记述了鲁国的孔丘拜会齐国的齐景公的一段故事。

全文是: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意思是: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孔子春秋,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辞别景公离去。

上面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不过,接下来,麻椒想和大家讨论的是故事之外的一个有趣的话题:中国古代具有非常严格鲜明的政治等级制度,按照当时的社会等级地位,孔子和齐景公之间相差几个级别呢?

孔子与《春秋》_孔子春秋_孔子春秋迅雷下载

孔子与《春秋》_孔子春秋迅雷下载_孔子春秋

齐景公见晏婴

有些朋友可能知道:古时候,政治地位和权力的标志是“爵位”,先秦时期的文献、如《孟子·万章下》中,就有关于爵制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先秦时期的周朝,社会地位至高无上的是“王”、即周王。《礼记·王制》中记录的王位之下的各级爵位,按照从尊到卑,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公”

在西周,“公”都是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如穆公、召公等,齐景公也是这个等级。“公”都拥有封地,但是拥有封地的未必可以称“公”。

“侯”

孔子与《春秋》_孔子春秋_孔子春秋迅雷下载

分封制中,封国国君的主流爵位就是侯,而所谓“诸侯”、其实就是“各个侯”的意思。分封制是先秦时期的统治制度。西周灭商后,周王将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连同居民,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来统治,所封之地就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或“藩王”、主流的爵位就是“侯”。

请注意:当时的国和现在的国,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当时的整个周王朝相当于现在的中国,而当时的国(封地)相当现在的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分封制度下,受封的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开始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伯”

西周时代称“伯”的诸侯,多为小国之君,或者受封的是京城管辖范围内的一块区域。

“子”和“男”

这两个最低的爵位,多是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将某地域再分封。

孔子与《春秋》_孔子春秋迅雷下载_孔子春秋

孔子见齐景公

按照这些史料,如果拿孔子和齐景公相比,由于齐景公的爵位是公,孔子的爵位是子,他们之间就相差了三个级别。不过,也有人称孔子的“子”,其实不是爵位,而是当时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史料记载孔子春秋,随着社会发展,“礼坏乐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到春秋时、“公”已成了诸侯的通称,“子”的称呼也变得无论是否有封地、都能使用了,尤其是一些有学识者。

这似乎就像今天,尤其是齐鲁大地上,见到陌生人、不管人家是干什么的,都称呼人家为"老师”一样。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孔子和齐景公之间,实际的地位相差可能就不止三级了。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