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了,至今还没有写出一句走心的母亲节文案。
3天了,至今还没有写出一句走心的母亲节文案。今早一醒来就想到赞美母亲的话,母亲爱了我近30年,自己做母亲有3年,奈何我竟然写不出一句关于你的文字。
没有她的为母则刚,便没有你的衣锦还乡。浮生万物里,所有的相遇,都不及我遇见你。所有人都在催我长大,你只愿我活在当下。
这是昨天被passa掉的文案,到现在已经彻底放弃写文案了。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句子,能够表达心目中关于母亲的样子。
很多人知道张洁有本写母爱的书叫做《沉重的翅膀》,但不知道她的另一本《无字》,这本书是关于三代女性在社会动荡中的命运沉浮。
这本书很长,上中下3部,大学的时候啃了一周才读完,个中的情节已经不是很记得,但永远地记住了一个组合:外婆、母亲、我。
而现实中,我便处于组合的中间,下面是一个3岁的女儿,上面是一个50岁的母亲。倘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三的关系,最简略的大概是:
一个女儿,
一个妈妈,
我在中间,你们在两端,咱们娘儿仨。
事实上,我们才是一家人,把丈夫、父亲、爷爷所有男性都排除在外的一家人。这种情感关系真是奇怪,说得残酷自私一点,我们是核心,那些男人都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的存在在我们仨面前,很容易被忽略。这也许是动物的本能。因为我们女人,只相信自己生的和生自己的。男人听到这句话一定很绝望吧!
女儿很小,只有3岁,只会说一些关于食物和玩乐的词汇,但她已经被拉进了这个组合中——一个牢固的三角形。在某种程度上说,男性,被我们在意识中孤立了。她也被培养了那种思考习惯,因为外婆提到最多的是妈妈,妈妈提到最多的是外婆,我心目中牵挂最多的是我的母亲和女儿。最后我们三个人,就紧密地生活在一种奇妙而绝对信任的关系中。
丈夫,他可能跟别的女人还产生和你一样的爱情,女儿却绝不可能把别的女人当成妈妈一样去依赖和爱,这是唯一的。母亲绝不可能把别的女人当成女儿一样去牵挂,这是不可替代的。不可替代的唯一就是最坚固的,最永恒的关系,因为永恒,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坚定,坚定地去爱。
如此看来,爱的本质,也是带有功利性的。
我们有共同的骄傲,都是女性,所有的男性都是由我们的身体中诞生,他们一生的辉煌都是从这里开始,身为女性的性别骄傲。
这如果是一个外孙,就无法有这种关系的延续了,因为你知道他长大后只关心闯荡四方,不在乎儿女情长,很有可能把母亲之间的共鸣共情看成:你们女人啊!女人,妇人之仁!
这种危机意识,外婆从第一眼看到你就萌生了,所以往后,她只强调,你长大后要和父亲对抗,保护母亲不受那个男人的欺负。这是来自外婆的寄托。
可外孙女就不同了,她希望所有人一起保护你,她联合母亲一起保护你,她恨每一个没有竭尽全力保护你的世人。因为我们都是女人,需要保护,我们是脆弱的。
为什么她会绝对一个性别的群体是脆弱的,很多女权主义者觉得把女性视为脆弱是不平等。实际上,把女性视为脆弱,如果是来自女性自身的看法,那多半是怀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爱。比如母亲觉得女儿脆弱,并不会阻碍她变得坚强,而是爱她太甚,总怕她受到伤害,遭遇危险。
在伤害面前,女儿可能会有危险。她们把这种危险的潜在存在情景设想出来以后,觉得自己有时候不在身旁,无力替她忍受,于是把自身的无奈归咎于性别的脆弱,因此这种脆弱的定义背后带着很多对未知恐惧的成分,换而言之就是爱!因爱而忧。
关系上的绝对亲缘,血脉上的绝对相承,可以替代的是那个男人,不可替代的是母女关系。比如,你嫁给谁,那个人不是唯一的,有多个可选择,至少对于母亲们而言是如此,唯一的是你,是对你而言和他在一起幸福。
有些外婆是不希望女儿生出女孩的,因为她无力保护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外婆的女儿,可是如果万一还是女孩呢?外婆就会更心疼她,以为她也需要保护,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
母亲就是这样,很疼我的小女儿,还让她叫我姐姐,说她有2个女儿,相差20岁。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母亲的故人,他坐在沙发上和母亲聊天,女儿跑出去爬上了外婆的膝盖,去扳她插在头发里的手指,还喊了声“妈妈”。那位先生就吃惊地望着母亲,真是你女儿啊!
因为母亲跟他久不相见,朋友圈里又晒外孙女的照片,从出生到长大,旁人问起,她就故意说是自己的女儿,那人信了,连连祝福。说:真的,老来得子也是一种福啊!
按照常理,在此处母亲应该收官,说这是我女儿的孩子。但母亲每次都不会强调,她就是要顺水推舟的哼哈过去。她说这本来就是我的女儿!
都说,人心隔肚皮,此肚皮非彼肚皮,他们说的肚皮有一层含义是子宫般的亲缘。如果是孩子说的话,即使谎言,有时候也未必会多想,但如果是旁人呢?那就成了人心隔肚皮,你有听过有人说自己的孩子是人心隔肚皮吗?
没有的。
有一种亲缘叫做同住过一个子宫。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两人隔三差五打架,出生相差3小时的姐妹常常把对方的头发揪掉一把,或者把脸抠得姹紫嫣红,但是一旦有其他人跟其中一个过不去,另一个必定马上让来叫你哭爹喊娘。
血缘这东西,就是这般神奇,唯一不用教育天生就会。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母亲。母亲又伟大又盲目。有一年,梦鸽子的儿子出了事,全国人名都对那孩子口诛笔伐,只有她还在为孩子辩解,于是人人都轰炸她,觉得她作为一个名人,有失风范。其实她只不过是一名母亲。
在孩子危险的时刻,不要对一个母亲提要求,没有用的。她们的理性无法控制住喷涌而出的感情。
人们赞美母亲的伟大,又无法原谅这种爱的过度付出,可是,母爱的美好不正是在于它的无功利和本能性吗?如果说,每个母亲都能控制住自己的爱,给孩子一点,再给别人家的孩子一点,那也许,这爱也就没有什么伟大的地方了。
据说,一个白人孩子问妈妈,司机的皮肤为什么这么黑,妈妈说,上帝创造了人,然后给他们五颜六色的皮肤。结果那个黑人司机很感激,说如果,我也问过我母亲这个问题赞美母亲的话,如果他当时这么回答我也许就不是现在这样了。她告诉我,黑人生来就低人一等,皮肤黑,没有白人高贵。
很多场合都拿这个案例来证明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母亲的教育方式首先是出自于爱,都是浑然天成的。爱,就是最好的教育。被爱的孩子和缺爱的孩子,本身就是两种对照。
近些年,很多人提原生家庭这个词,母亲就是一个原生家庭的全部。江歌案以后,夏莲女士放弃一切为女儿讨回公道,无论人说她痴还是巅,她从未放弃。通过几年的声讨,证明了什么,她最冲击我的其实是一个母亲的能量。
她的爱那样深厚浓烈,像原子弹一样,投进舆论的海洋,可以炸出滔天洪浪。即使过了这么些年,人们被撼动的还是因为她的母爱,一切出自一个母亲最赤裸的痛,无法愈合,也无法掩盖。
她这样爱她的女儿江歌,她的女儿自然对周遭世界充满了天真和爱,对危险不自知,她无条件地信任和帮助朋友。于是她出了事。
如果她出自一个母爱缺失的家庭,会怎样?如果除了母亲教会她爱,还有一个父亲教会她不爱不该爱的人,结局会怎样?可惜,她是没有父亲的,她们家的情况,大概类似于张洁的《无字》,三个单身女人,三代单身女人,相依为命。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爱这种东西,母亲们自己并不知道界限在哪里,如果她们知道,那爱本身,便没有了光芒,也不足以令人欣慰。
你们看史铁生的《我与地铁》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记得的永远是母亲的模样,母亲在寻找儿子时的焦虑和不安。如果她知道爱的界限,那她时不时可以放宽心睡大觉,她是不是可以这么想:娃儿就是想不开,等他想开了就好了,没什么焦虑的,多大个事儿?起码很多父亲会多多少少有这种不是什么大事的念头。
母亲一定不会大意,你的每一个鸡毛蒜皮,在她眼里都是大事。很多作家都赞颂过母爱,冰心尤甚。很多人一生始终舍弃不了一个叫做母亲的人,甚至一定要把母亲的样子刻画在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留作记忆。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何尝不是母亲的赞歌?
外婆60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外公先于外婆10年就去了。
一向在我们面前快乐得像个孩子的母亲,那回突然当着我们的面哭了,她的脸塑了铁面一样,半年多没有过从前那种快乐的微笑,作为十几岁的孩子,真的不知道母亲失去外婆意味着什么,只是每次觉得那种笑,如此空洞。
那几年,半夜里睡觉,母亲会突然大喊一声:妈!有时候连喊几声。然后翻过身继续睡。过几天她会平静地告诉我,又梦见你外婆哦,怎么她在梦里经常活着呀!我不敢醒来,知道那是梦!
前年,一向健康的大姨突然瘫痪了。母亲每天要和大姨视频2-3个小时,把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告诉她,事无巨细。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有点烦,就要求她别再打视频,谁知,她不但不听,还要求我们给她安装无线网,她说流量不够用,说话总是要提心吊胆。
我们都说,她有自己的女儿,儿子,你让她给他们打啊,不要总给你打,你一天浪费这么多的时间,正经的事儿都做不了。
她说,她的孩子都忙,没有时间照顾她,也没有时间给她讲故事。她几个月没有出去了,就贴在床上。身体都有味道了。你知道她有多急,死不了,活受罪?
一次两次,一年两年,我们对母亲的视频会议越来越不耐烦。
终于有一天,她哭着说,你们都不要嫌弃我,我知道你们烦,但是你大姨她,她为什么越老越像你外婆当时的样子?
原来,母亲如此想念她的母亲。除了那套压在柜子里的外婆的衣服,一张变了颜色的照片,就仅仅剩下一张大姨和外婆极度相像的脸,能供母亲去怀念她的妈妈。我们却还要去不停干预。
从那以后,我们不再过问流量,不再过问她的时间。随便多久,都没人再提。
我们不该剥夺她唯一的念想。
表哥那年意外去世以后,舅妈从不向人提及她的孩子,因为她从来都是寡言少语,以至于人们觉得她没有多少感情。在那一年,唯一能证明过她对死去的儿子有多想念的是她满头的白发。一个50岁的人,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夜飘雪一样,顶着满头银白,谁能想象她内心遭受了怎样的煎熬和沉痛?
那时候还没有视频,舅舅便只能看着照片哭,他专程坐车1天到我家,只为了找张表哥生前的照片。可是母亲藏掉了,她不敢拿出来,怕他伤心。
后来,我们在大姨家看过表哥的视频,那是在姐姐结婚的婚礼上,表哥露面前后不过3秒的时间,他们说,他还朝着镜头笑过。结果,那天所有人坐在一起打开电视要播放视频的时候,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表哥的影子。
他就这样,从那段视频中凭空消失了。舅舅虽然是一个父亲,却释放出比一个母亲更深重的悲痛,也许那和舅妈不善言辞的白发送黑发之痛之间有着某种弥补关系吧!毕竟这么多年,他一面扮演父亲的角色,也一面扮演母亲的角色,于是那失去的痛苦,也是双倍的。
在凉山森林中牺牲的消防员,全国媒体蹭热度的过程中,也曾一瞥失去孩子的母亲们是怎样的悲痛欲绝。
有一个母亲是被两个年轻的女消防官抬着的,她已经哭到昏厥。不知那两个女消防兵当时心中是何感想,也许她们那时候在心中暗下决心,将来绝不送自己的孩子去做消防兵吧!
也许最终他们的孩子,逃不过轮回的命运,她们只能祈祷他来生不要生在娘胎吧!人该如何说服自己在痛苦至极的世界里继续苟活下去,除了让自己相信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我也曾打电话给做军官的同学,枪击战的时候,你还是躲在柱子后面吧,冲在前面的是英雄,躲在后面的未必是狗熊,也许只是一个不想给母亲留下烈士家属称号的孝子!想想在家的妈妈吧!
结果他说,那时候想都不想冲在最前面,不然做这个职业又是为何呢?
前段时间有上海的高中生一怒之下跳江的事件,一时间也是轰动全国,同样的媒体事件,这回并没有多少人去责怪那位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少见的理性情况。而这背后是大众对一个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更能明白一个母亲的艰辛不易,所以也便不会在她失去孩子的时候火上加油。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职业,没有双休节假日,一忙是一生。即便如此,依然找不到比母亲更有耐心随时待命的人了。
也许,文案依然是写不出的,但理解了母亲的世界,就理解了生命的贵重之处,也许是对于文案无能的一种心理平衡吧!
- 上一篇: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熏陶08年
- 下一篇: 最全!2022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