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诗词

《古诗两首》说课稿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时间:2022-10-17 | 作者:佚名 | 阅读:

《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单元分析:本课放在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赞颂我国大好河山和丰富资源的。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的解读,以及感受古今文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祖国,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析:这篇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三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技能目标: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说学生

这两首古诗千古传唱,家喻户晓。诗文意境美、形象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也许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还是比较喜欢直观的形象思维的,加上诗歌的艺术形式离孩子的生活较远,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根据以上所述,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诵读好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说教法与手段

古诗的教学,重在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如,《望天门山》这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人们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很少有人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只有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进眼帘的时候,“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才会突出。这些用词巧妙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诗中还有许多用词巧妙生动、意境优美的地方,像“楚江开”“至此回”“日边来”“晴方好”“雨亦奇”,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细心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望天门山》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读好课题:望——天门山,简介作者李白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他的眼里,又将望到怎样的奇景呢?赶紧让我们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读的过程中学习生字,初步感知天门山的美景。

(三)细细品味,读好诗句

仔细读诗,请大家找一找诗中的动词,圈出。根据这些动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交流说一说。课件看动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师范读古诗,加深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补充说说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读好诗句。在诵读诗句的时候一定要慢一些,起码能给自己留出想象的时间。这是体会诗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我,也是在反复地诵读过程中,才逐渐进入诗人所描绘地意境的。读好后,孩子也许会有惊人的发现,此时,可以试着采访:为什么诗人眼中的天门山会是忽高忽低,忽隐忽现,像是升上来的呢?答不出的话可以进一步问:“作者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呀?怎么山会动呀?”(在船上,诗人的视线也随着流水忽高忽低的。)

(四)背诵全诗,想象画面

到这里,孩子对于全诗的理解应该有了新的提升,诗歌的学习总离不开诵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诵读全诗,不仅能巩固所学,如果孩子能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还能逐步加深对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以题入手,柳暗花明

其实这首诗的题目就写清楚了诗人写作的背景。这一天诗人正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后来下起了雨。孩子在读好课题的过程中,自己就会想要知道,阳光明丽的西湖和下起雨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自我暗示的推动下,想来读好诗句就并非难事了!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自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读的过程中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西湖的美景。

(三)细细品味,读好诗句

学生仔细读诗,想想诗人分别用了哪两个字概括出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圈画。(好,奇)那么好在哪里,又奇在哪里呢?再读读,找一找,能写出西湖晴天和雨天样子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阳光灿烂的时候,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应该很容易就能说出在样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很漂亮。那么我想,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很好地记住“水光潋滟”的意思,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诗句的方法。那么后面的“山色空蒙”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后面两句,诗人用的是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二者都有一种自然的美。我觉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只要大概知道西子是一名有名的美女就行了。理解了课文之后,就应该把诗句读出味道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四)背诵全诗,想象画面

(略)巩固所学,如果孩子能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还能逐步加深对诗的理解。

(五)生字教学

“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正”字形比较复杂,建议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笔地写。

五、说明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李白宋: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水光潋滟晴方好,

碧水东流至此回。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欲把西湖比西子,

孤帆一片日边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的内容短小精悍,所以板书的设计上还是把整首诗都搬上黑板了,这样,对于学生的整体感知会很有帮助。

六、说作业设计:

1.背诵这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2.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3.搜集更多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读一读。

作业的布置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积累,二是和单元目标想联系,拓展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