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诗词

小学语文_石灰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2022-10-16 | 作者:佚名 | 阅读: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通过“读”

感悟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3、积累“托物言志”的诗,并通过读诗感悟民族魂,增强民族

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明诗意。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评价语: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表扬你。谁愿意像他这样这样再读读,字字铿锵?)

指名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你们的读也感染了老师,老师也想读一读,现在,老师读前四字,学生读后三字,然后调换位置读。

齐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1、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

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再读读诗句,看看哪些词句可以让你知道于谦吟的是石灰?(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3、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女同学读前两句——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男同学读后两句——

(三)初识“托物言志”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大家都知道石灰是怎么烧制的,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1.《石灰吟》,吟的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若等闲)

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 讲述背景: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

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

1.学【播放音乐,出示简介,生自己看】

教师出示资料: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后,任地方官几十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率京师群众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得以回国。可是,回朝后石灰吟诗意简短,于谦不仅没有得到嘉奖,更由于自己不愿意与朝中的丑恶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宁死也不愿逃离。

(于谦拒收礼拒送礼的小故事)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再看这首诗,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看出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3、周围合作,大胆说出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4、组织交流:

(1)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2)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3)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4)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5)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你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能不能用这个句式

说一说“从我读出了”。

2.学生汇报。

生对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诗句,师指导读。

3.如果你是于谦,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吟起自己年少时所写的这首诗?

(三)入境诵读

【继续播放音乐,师讲述】

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此刻,于谦回首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慷慨吟诵——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

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

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萦绕着,久久回荡。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四、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

于谦的一生中,正如他诗中所写的,清清白白,而石灰这种清白的特点,也托付于《石灰吟》这首托物言志的诗,因为于谦的清白,于谦的光辉形象成了古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同学们,在古诗中,也有很多托物言志的诗,正如《石灰吟》那样,表达了诗人的志向。你知道哪些?(指生说)

(一)介绍其它咏物诗

我们再来读两首,体会这类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出示】《墨梅》《竹石》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读读。(读得真好,我想问问,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了坚定)

2、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

(二)吟咏“清白”民族魂

1.串读三首诗

【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愿意再读读这三首诗吗?

这三首诗中还有许多奥秘。自由读一读,从诗句中,你有什么发现?看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2.生汇报

(师可以提示:从表达的志向的角度,从诗人的朝代,从文字的角度,从选择“物”的角度等)

3. 揭示“民族魂”

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我想请在这节课上认为自己的朗读有进步的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只流清气满乾坤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

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三首诗读成了三个词。指名读。谁能把这三个词的涵义读出来。

【出示】清气(清气是梅花的品质,是梅花的魂,也是作者的气节)

坚劲(这是竹的意志,是竹的精神,也是诗人的志向)

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我们只保留一句话,是…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

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两个字是——(齐读)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为后人所敬仰。从《石灰吟》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请同学们深情地背诵全诗。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

四、结束语:同学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更记住他们“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五、习题巩固

六、作业:

1、默写古诗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好坚贞的情操,如《咏煤炭》,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于谦的古诗读一读

七、教学设计

石灰吟

清白

《石灰吟》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对于古诗已有一定的积累量和感悟能力,个别同学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授课过程中力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读的学科”,所以本堂课学生的“读”贯穿始终石灰吟诗意简短,“以读促悟,以悟带读”,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石灰吟》效果分析

本堂课力求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感悟作者“清白”之志,通过“拓展迁移”感悟民族“清白”之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经过当堂习题反馈和课后作业反馈,课堂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石灰吟》教材分析

《石灰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与第六单元的主题“咏物抒情”相契合。诗人通过对石灰不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了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就“文”来讲,形象生动;就“意”来说,明了简单;就“情”而言,高尚纯洁,令人钦佩,令人感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石灰吟》评测练习

一、给下列红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灰吟(yín yǐng) 焚(fán fén)烧

二、《石灰吟》的作者是,赞颂了石灰的品质,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石灰吟》教学反思

《石灰吟》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将“清白”之志托付于石灰这一普普通通之物表达出来,就“文”来讲,形象生动;就“意”来说,明了简单;就“情”而言,高尚纯洁,令人钦佩,令人感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授课过程中,力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主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感悟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综观本堂课,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在写作教学方面拓展得不够——可以将“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迁移到现代文写作中,但是本堂课没有涉及;另外,教学机智有待进一步提高。

《石灰吟》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不能用教师

的阅读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堂课力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文本、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结合教材和本班学生情况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通过“读”感悟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3、积累“托物言志”的诗,并通过读诗感悟民族魂,增强民族责任意识。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