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游子吟》的四种译文
析 《游子吟》 的四种译文———兼谈译诗中意象的传达与形式的表现蔡朝阳(集美大学外语教学部, 福建 厦门)摘要比较 《游子吟》 的四种英译文, 主要从译诗的措辞、 韵律和结构入手, 进而谈及中诗意象在英诗中传达的合理性, 以及英译中格律诗所应采取的形式问题。关键词英语诗歌;翻译;达意;隐喻;意象;形式;格律中图分类号H 365.9 文献标识码A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诗的语言具有精炼 、 优美、 含蓄的特点, 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 , 言有尽而韵无穷。由于各民族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 , 诗歌的形式, 如节奏 、 音韵等各不相同 ,在翻译中 , 其色彩之美, 既难描绘 , 意象之妙, 更难表达 , 往往是涵义可以转译, 形式却损失很多, 因此在翻译中形成的 , 更多的是译者在格律 、 节奏、 音韵方面的刻意营造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 Frost)认为, 诗是 “翻译中丧失的东西” ① 。这表达了一个观点 :诗是不可翻译的 , 一经翻译就会失去原汁、 原样 、 原味 。鲁迅也曾说过 :“译诗, 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结果 , 诗歌译者不得不勉为其难, 从事 “不讨好” 的工作 。
汉诗英译所应遵循的原则或标准, 向来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再则由于每个译者的语言水平和艺术修养的不同, 他们的译法难免良莠不齐。本文以脍炙人口的 《游子吟》 为例 , 对其四种译文作些比较与分析, 进而谈及中诗英译中意象再现的可能性以及诗歌形式的传达问题。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游子吟》 (唐 孟郊)这首诗亲切 、 真诚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母爱。全诗清新流畅 , 诗味浓郁醇美 。“诗从肺腑出, 出辄愁肺腑”②, 这一评论道出此诗蕴含的情感与不朽的艺术感染力。请看以下四种英译文:第 2卷第 3 期 集 美 大 学 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2, No.3 1999 年 9月 of Jimei ( and ) Sept., 1999文章编号:1008-889X (1999)03-0082-06收稿日期:1999-05-26作者简介:蔡朝阳 (1973-), 男, 助教。① “What gets lost in ” .转引自 《翻译的艺术》 许渊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214.② 苏轼 《谈孟郊诗》 , 转引自 《唐诗大辞典》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577.译一 : The Song of the SonIn ' the to garb her son. he left , how hard she spun.How wove , in he long years might run !Such life-long ' slove how heart repay ? (Tr.by .W .J .B .)译二 :Sung to the Air :“the ” from the hands of a , into the of a far-off son. his , were the close , fine set ,Lest haply his be long .The heart ——— the inch-long grass ———Who will that can of the Third Month of sping ,(Tr .by Amy )译三 :A ' s in the hands of a fond- ,Makes for the body of her boy ; she sews and she mends, the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three of the light of the sun?(Tr.by )译四 :A ' ———With and in hand,Mends the I have on.Ere I leave my land.More , ere I take leave ,To hold the seams firm and fast .As ,To come home I' d be the last .83 第 3 期蔡朝阳:析 《游子吟》 的四种译文With what can I repay Ma? may say ,For what she has done for me ,Her, I can never repay .(徐忠杰译)四种译文基本上都传达了原诗的内容, 即为达意 。
诗歌翻译中的达意取决于译者对原诗的理解。由于译者不同的语言修养和艺术感受, 这种理解上的不同在所难免。它不仅指对文字而且对内涵 (情境 、 意境、 象境)的不同理解 。先看标题的翻译。 “游子” 一词 译为 the son, 译为 the ,两者均用 一词, 直接表达游子居无定所的生活境遇;徐译则用 一词 , 除表达 的含义外 , 更有 “漂泊他乡” ( about and often far ① (第 327 页))之意 , 表达远离故里的游子的漂泊生涯 , 体现更深一层的含义 。 译则不刻意挖掘 “游子” 在诗中的深层含义, 而是直译为 “” , 似乎留有空间让其含义在诗文中得以体现 。另外 , “吟”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押韵且有诗歌意味的短诗体的名称 , 与英文中 “song” ( for a lyric poem of ① (第 1124页))的概念近似对等 , 可以对译。
译为 the Air “the ” , 表达的意思应为 “仰天吟唱一首题为 `游子' 的歌” , 显然 , 这是不妥的。诗中开头两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其中 “慈母” 的译法各异。, 和 都有 “慈爱” “温和” 之意, 而 译 和 译 fond- 却分别有of or love①(第 376 页)和 being or in , ①(第 480 页)之意 , 似乎更有 “溺爱” 的含义, 用在此处显然不利于表达慈母对儿子的真挚深笃之情。另外 ,这两句实际上是两个词组游子吟翻译, 它们从人到物, 突出两件最普通的东西, 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而在译诗中 , 四位译者都采用主谓关系的句子直接体现这层意义 。这种方法是否得当 , 下文再作探讨。紧接两句写人的动态和意志, 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儿子临行前 , 慈母的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细密 , 唯恐儿子迟迟难归。
译和 译都能紧跟诗人笔锋的转移, 把 she 作为 ;描写的直接对象 。 用两个 how 句式加强语势 , 体现母亲强烈的恋子之情 的处理方法独特, 把 “缝” 分解为 sew 和 mend, 并配以两个副词构成语法一致的两个并列动作 ,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徐译由于受到前一诗节的影响而采用第一人称 , 在突出母亲形象的描写上则明显逊色许多。四位译者对 “密密缝” 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 译把动词 “缝” 译为名词, 把副词 “密密” 译为形容词 close 和 fine , 译法别拘一格 。 译把缝衣状态 “密密” 分解为 和 , 把 “缝” 的动作分解为 sew 和 mend, 贴切地从深层挖掘出两词的内涵 。徐译则把 “密密缝” 体现得淋漓尽致:more 一词已表现出密缝之意 , 而 to seams firm and fast 起到进一步说明与强调的作用。然而 的译法颇有漏洞, 他选用84① ′s Ninth New , World Cory ., 1987.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卷 的spin 和 wear 两词为 “纺” 或 “织” 之意, 意思并不同于 “缝” , 明显是为了凑韵 ;同时hard 和 也不能完全体现 “针脚细密” 这一层意义。
最后两句 在词语的理解上有些错误 。 “晖” 指阳光 , 喻母亲对儿子的恩情, 而 一词, 却不能很好地传达此意 ;“三春” , 为春季三个月, 不是 the Third Month 。这两句诗人出以反问 , 翻出一层 “欲报之德 , 昊天罔极” 的新意。四种译文都保留这种反问语气, 再现游子感受母爱的真挚情怀 。徐译以第一人称的直觉 , 在此处显出优势 ,道出游子的肺腑之言 , 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通过通俗形象的比兴, 以类比的手法把人类主体 (游子与慈母)与客观世界 (寸草心和三春晖), 即情与景相互联系起来, 创造一种情景交融 、 浑然一体的灵性感受 。这种比兴的修辞手法是西方诗学所没有的。但是西方有与之相类似的隐喻修辞 ()。 和 在译诗中即是采用这种修辞手法 , 直接反映一对情景交融的物象 , 再者悬绝对比的内在相似性 (寸草心相对三春晖的弱小, 以及儿女的报恩相对母亲博爱的微小)通过上文意境创造出一对喻指和喻体。这种对译虽然失去东方比兴手法中 “天人合一” 的特性 ,却成功地创造出 “非常隐喻化的诗的语言” (《诗之辩护》 雪莱)。
在西方 , 隐喻的方法是诗论必不可少的基础, 所以 , 这种隐喻化的处理方法在译诗中显得合理自然 。 译和徐译的处理方法与此不同。他们采用意译的方法直接反映 “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 之意 。显然 , 这种方法没能在译诗中体现反映诗人情思和艺术风格的一对意象。意象是以象示意而意在象外 ,此处意译是无象却能示意游子吟翻译, 只能使人读后无所感或感而不深。实际上, 意象在东西方诗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诗歌素有 “古诗之妙 , 专求意象” (胡应麟 《诗薮》)的说法 , 强调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在西方, 艺术被认为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 (image)里 , 情趣离开意象 , 或是意象离开情趣, 都不能成立。” (克罗齐 《美学》)。西方意象派诗人庞德也认为, “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的东西”① , 这与中国诗中 “搜求于象 , 心入于境 , 神会于物, 因心而得” (王昌龄《诗格》)在概念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诗歌寄情于物象 , 这成为诗之为诗的一大特点 。所以, 中诗英译中对原文意象的保存是完全合理的 。原诗的开头和结尾两诗行含有两对能寄托情感的物象 (手中线和身上衣, 寸草心和三春晖), 它们实际上是以并置的方式构成的两对词组 , 形成全诗凝练的语言特色 。
并置是表现意象的一种常见方式 , 在英诗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如:O, Rose , thou art sick/The worm/That flies in the night/In the storm ,Has found out thy bed/Of joy , /And his dark love/Does thy life .(W.Blake:“ The Sick Rose ”)玫瑰和蛀虫两意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 象征爱与美受到邪恶的迫害。再如, to high with snow , , to the and green below , to the and wild woods, to the and loud- ! (R.Burns)85① “A ” , by Ezra Pound.The of ô, 1973.23. 第 3 期蔡朝阳:析 《游子吟》 的四种译文用排比的手法表现浓烈的眷恋情思。
这种意象对比或并列的组合方式在中英诗歌中颇为常见,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雷同之处 。基于意象在英诗中存在的合理性和表现方式的相似性 , 笔者认为, 对这两句的翻译可大胆依照原诗采取并列的组合方式;最后两句的翻译, 和 处理得较好 , 能完整且恰当地保存原诗的审美意象和艺术风格 。中国古诗译成英文诗 , 其中难于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在形式上 。形式问题包括格律、 音韵 、 节奏等。它们有别于文学的其他类别 , 体现了诗歌自身的音乐性, 因此是诗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 , 由于不同语言诗歌的节奏 、 韵律各不相同, 在翻译中如果照搬原诗的形式 , 诗美会损失很多, 所以诗歌形式的翻译往往是不得已而求其次。 《游子吟》 的四种译文在形式的处理上也不尽相同 。 译和徐译都采用格律诗 ( Verse)的形式。 译以君王体 (七行体 、抑扬格五音步, 韵式 )为典范, 把原文的六行译为七行 , 每行八个音节, 轻重相间 ,抑扬顿挫, 为抑扬格四音步 , 第四行的前两个音步用抑抑扬格替换 ;全诗脚韵鲜明(), 为明确的七行体格律诗。徐译把原诗三诗句处理为英诗三诗节, 每节四行 (四行体是英诗中最常见的形式), 以抑扬格为...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
- 下一篇: 这首五绝古诗20个字,却融入10个不同数字,可谓最简单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