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诗词

夏日知了叫个不听,其实古诗里也是蝉音不绝

时间:2022-10-15 | 作者:佚名 | 阅读:

文 | 野狐狸

夏天吵得不得了,总是不能让人好好睡觉的知了,怎么也成了意象呢?因为,古人的认知和我们不同,现在我们知道,蝉是靠树汁生存的,属于一种害虫。但古人以为蝉是靠风和露水生存的,所谓“餐风饮露”。如此一来,蝉看上去就不食人间烟火,非常高雅。因此,有文人就用蝉来比喻自己的高洁脱俗。

同时,蝉的生命非常短暂,一般秋后就无法存活了,人们就会把秋蝉的叫声附会成一声声哀鸣,让听者心有戚戚。于是,蝉又成了悲凉的同义词,此时我们经常把蝉称为“寒蝉”“暮蝉”。

西陆蝉声唱_蝉曳残声过别枝_声动亚洲唱张宇的歌曲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很多意象都要表达诗人的淡泊高洁、心境悲凉呢?

其实,通过我们前面对一些诗人经历的介绍西陆蝉声唱,大家应该理解,诗人总体上都有才华横溢、敏感清高的特点,特别容易产生怀才不遇、隐居避世的思想,这里不光有诗人的个人因素,更多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可对于诗歌来说,这倒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人往往是在人生低谷时才能感情丰沛,才会写出感人至深的好作品。所以你会发现,诗人在失意时写的好作品要远远比得意时写得多。

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在《人间词话》里对蝉这个意象有过表述,他说:“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声动亚洲唱张宇的歌曲_西陆蝉声唱_蝉曳残声过别枝

说到底,蝉也好,梅花、菊花也好,它们的自然属性本身没什么,只是诗人需要一个物体来寄托感情而已,诗人写得多了,它们也就成了一种固定的象征。

直接以蝉为主题的诗,最出名的有三首,人称“咏蝉三绝”。

骆宾王写过其中一首《在狱咏蝉》,第一联就是“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这里的“西陆”是秋天的意思,“南冠”是囚徒的意思,大意是说:深秋的蝉儿不停鸣叫,作为阶下囚的我愁肠百结。当时骆宾王正因得罪武则天而入狱,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多愁善感的李商隐也写过一首《蝉》,他虽然没入狱,但当时日子也不好过,所以第一句就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意思是说,你栖息在树枝高处,却难以饱腹,即便不停地鸣叫也是徒劳无功。言下之意,自己纵然才华盖世,照样得不到重视。

除了直接以蝉为题抒发自己的感情外,更多的诗人把蝉作为渲染氛围的参照物。

王昌龄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说的是肃杀的边塞秋天。

杜牧的“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说的是秋夜江边的萧瑟景致。

杨万里的“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描述的则是秋日黄昏的小园景色。

白居易在《早蝉》里说过“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你看,听一声蝉叫就感到忧愁了,再听一声,想家了。

还有一位叫陆畅的唐朝诗人写过一首《闻早蝉》的诗:“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说是蝉声传到枕边,客居异地的人就梦到家乡了。

暮蝉、秋蝉、早蝉,蝉声不断,我们不再一一列举,接着还是讲一首小诗。前面提到的“咏蝉三绝”,已经说了两首,接下去,说说第三首。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是初唐著名书法家、诗人虞世南的代表作,也是一首标准的咏物诗。虞世南的诗初看完全是在描写蝉的外形、声音、习性,如果我们不结合具体人物加以分析,甚至看不到诗句背后的深意。

这和“三绝”中的其他两首不同,比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最后一句就是“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最后一句是“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也就是说,作者在描写完蝉后,最后还是直抒胸臆西陆蝉声唱,点明主题。而轮到虞世南,直至结尾诗人也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不妨字斟句酌地看看虞世南究竟要借秋蝉说什么。

第一句“垂緌饮清露”是描述蝉的外形,“緌”是古人帽带打结后垂下的部分,“垂緌”是说蝉的头部有两条短短的触须,触须低垂恰似古人的帽带,“饮清露”自然是认为蝉靠饮露水而生活。端端正正地戴着帽子,低头默默地饮着清露,在古人的眼里,蝉真是一种优雅的昆虫。

第二句“流响出疏桐”是说蝉的声音。“疏”是开阔舒展的意思,蝉鸣声从高大疏朗的梧桐树上流传出来。当然在我们的耳朵里,蝉的鸣叫是恼人的。但在虞世南的笔下,蝉的声音却是从树间传出的悦耳之声,正如一位高士在山间抚琴高歌。

第三句和第四句要连起来解读,“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是说蝉伏在高高的树枝上,声音能传播到遥远的地方,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蝉鸣传到远方呢?虞世南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他却提示我们,声音之所以能够到达远方,并不是凭借秋风的传送。虞世南这样说,当然不是在研究自然科学,他只是很隐晦地告诉我们,一个高士的名声能够流传千古,绝不是靠外力的帮助,更在于自身的品格修养。眼前的阿谀奉承、自我标榜终究要在历史的检验下,现出本来面目。

历史上的虞世南无论品行还是学识都为人所赞赏,唐太宗李世民曾赞誉虞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因此,说虞世南以“蝉”自比,绝非自夸。只是,虞世南的作诗风格一如他的处世风格,安静平和,内敛沉稳,几乎让人看不出他以蝉自况的痕迹。

如此看来,虞世南的蝉真可谓是藏在树叶最深处的一只蝉,它总会让人想起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一句名言:深水,流缓。智者,心谦。

下面两首诗里蝉音不绝,听到后,你有何种感受?

入若耶溪(节选)

南朝王籍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文摘选自《五堂诗词课》)

西陆蝉声唱_蝉曳残声过别枝_声动亚洲唱张宇的歌曲

《五堂诗词课》

野狐狸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诗词课,讲解场景、感情、人物、意象、格律五堂课,其中有典故、有历史、有人物、有知识,“谈笑间”看穿海量诗词。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