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的一些概念(1)
关于诗词的一些概念
着重讲四个问题:
一,韵
二,平仄
三,四声
四,对仗
(一)韵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写诗词的时候用韵,叫做押韵,在北方的戏剧中,韵又叫辙,所以,押韵又叫合辙。
一首诗如果没有韵,是任何人都知道的,读起来也没那么顺口,再则,有韵也容易记忆。
至于说什么是韵,却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对于韵的概念还是比较容易说明的。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大家都知道,一个字用拼音拼起来,都有声母和韵母。如,天,tian.仙xian它们的韵母都是an,所以,它们就是同韵母。凡是同韵母的字差不多都可以押韵(也有例外的,以后会讲到)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母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是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举例说明: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这里的图,吴押韵,因为它们是同韵母,都是u,而国,转不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不同,依照诗律,第三句是不押韵的,第一句也要看诗的格律格式而定。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能还有i,u,V.如,
ia,ua,iong,ie,等等。这种i,u,V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可以押韵。例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的麻ma,家jia,瓜g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同样是和谐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放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但是,还有一些古人的诗,我们今天读起来的时候,觉得他们的声韵并不是那么的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相应的发展,语音起了变化。我们用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合适了。例如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斜(xie)家(jia)花(hua)不是同韵字。为什么可以押韵呢?
因为杜牧所处的是唐代,那时的斜字读(sia)[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的读音一样,在当时是可以押韵的。
又如: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唐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这首诗里,期,儿,是押韵的古诗押韵规则,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韵母不同,就不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话去读,儿(ni)接近古音。那就和谐了,所以,我们不能按照今天的普通话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的诗是不押韵的。古人押
韵是根据韵书的。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所颁布的韵书。这种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语音逐渐的发生了变化,在唐代,还基本一致,宋以后,变化较大。
如果还按照以前的韵书去写,显得不合理了,今天我们学写古诗,也未必按照韵书来写。
现在有很多人不是按照新韵写吗,这就是时代发展的缘故。
语音也随时代而改变。不过,当我们读古人诗的时候,却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这就是古韵,以后还要详细的讲这个问题。
(二)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中的一个术语,诗人把四声分为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按字义解释,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当然,如果你用的是新韵,就不存在入声字的问题。新韵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这个很容易记忆,如果你很熟悉普通话,那就更简单了。关于什么是平水韵?为什么叫平水韵古诗押韵规则,这个问题以后会讲到的。我们着重讲的还是古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水韵。
现在我们还是来探讨一下古人为什么把语音分成平
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都是有升降的,(只有入声字发音短促)较短
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把这两大类型的字在诗词中交替使用,就会使音调发生变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的应用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平仄在诗中是如何交替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在律诗中的规则是很明显的。例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它们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本句每两个字就是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紧跟着就是仄仄,仄仄后面又是平平,最后一个是仄。下一句同样,都是互相交替的,这就是平仄在诗词中的交替使用。就本句来讲,无边对不尽,平平对仄仄,落木对长江,仄仄对平平,潇潇对滚滚,平平对仄仄,最后一个下字对来,仄对平。这就是平仄在对句中的对立。关于平仄在诗词中的使用,还有很多变化,也牵扯到许多问题,以后会详细讲的,我们今天只是讲讲如何辨别平仄,以及平仄在诗词中的应用。关于入
声字的问题,有很多人不熟悉,这也是需要重点讲的一个问题。
现代的浙江,山西,湖南,华南,至今的方言里,仍然有入声字。他们的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分阴阳,如广州的入声字还分三大类,不过我们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
比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上,去,入的阴阳都合并为仄声就是。问题是,你要弄清自己的方言里有几个声调,如果你知道本地的声调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就更好了。现在的湖北,四川,贵州,和广西北部的入声字都归了阳平,如果遇到阳平的字,就应该注意了,可能其中就有入声字的存在,如果不确定,那只有查韵书了。北方人辨别入声字和湖北等地的有所不同,那里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里大部分归了上声,去声,上声去声也是仄,因此,由入变上或去,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入声变成了平声才造成辨别的困难。假如我们读古诗的时候,遇到一个该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却用了一个平声,这就要怀疑了,可以查一下韵书来解决了。注意,凡韵尾是n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北部的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总之,
入声字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些除了自己的积累以外,还要靠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三)四声
四声也就是古汉语里的四中声调,要知道四声,首先要从声调说起。声调,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现在汉语里也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一个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是四个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个声调是:
1.平声
2.上声,
3.去声
4.入声。
入声字上面已经说过了,不在赘述。至于古人如何分的四声,已无从考究了。按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是一个中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康熙字典》前面有一个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