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国风·陈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出典] 春秋《诗经·国风·陈风》
注:
1、《诗经·国风·陈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2、注释:
皎:皎洁光明。
佼(jiǎo):姣之借。
佼人:美人。
僚:美丽。
舒:舒缓轻盈的样子。
窈纠(jiǎo):形容女子的体态窈窕的样子。
劳心:思念。
懰(liǔ):音刘,妩媚。
慅(sao):音骚,心神不安。
燎:此形容女子光彩照人。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
惨(cǎo):忧愁貌。
3、译文1: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 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 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 让我思念心烦躁。
译文2: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易于记诵,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放到现在来说,诗经在交际应用方面虽然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对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却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5、《月出》是陈国的民歌,是一首情诗。诗人在月下遇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爱她,于是就悄然心忧了。此诗共三章,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三句写美人,末句写诗人自己不宁静的心情。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月光作为美好愿望的象征,无数次地赞美她,讴歌她,并给她编造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花婵娟,月婵娟,都是人们对所爱景物的美称。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生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佼人僚兮”,“佼”,犹姣,美好之意。“佼人”,美人。“僚”,犹嫽,娇美貌。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怎能不令这多情的诗人荡起春心呢?他不由得随口赞道:真美啊,这月光下的女子。“舒窈纠兮”,“舒”本作迟缓、徐徐解,此处则指女子举止的舒缓安闲。“窈纠”,与第二间的“忧受”,第三章的“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步时身材的曲线美,写女子的举止从容,体态苗条。这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这只是写女子的外表美,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舒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反映在外层,总是以曲线的细长为美,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等,就足以说明这点。而在内质上,则注重静穆和闲缓,所谓“淑女”,就包括她的举止在内。这首诗刻划的这位女子,说明了诗人也是以此为审美标准的。“劳心悄兮”,“劳心”即忧心。“悄”,与第二章的“慅”,第三章的“惨”,都是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烦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爱美是人的天性,尽管那女子没有丝毫的觉察和反应,但诗人已经为之倾倒了,而这正说明了诗人的痴情和爱的深沉。《关雎》里所写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与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是一样的。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把写景和抒情水乳交融在了一起。另外,人物形象只有两个,诗人愈扬妇子,则愈抑自己。把女子写得愈姣美,则自己愈觉得求之不得,难以攀比,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忧心愈重。这也是一种比照的手法。通过刻划“佼人”的美比照出诗人自己的痴情心理,让人觉得情之所发,合乎自然之理。
6、咏月的诗句 ,最早怕就是这首了。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还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等等,可谓各自有千秋。
相比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静美悠然,这首《月出》更多展现给读者的是:迷离而怅惘的出尘之美。
《月出》虽然古朴至有些寒碜,却也把月下美人姿态翩翩、痴情男子焦躁不安的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出来,明月在诗中早已跟美人溶为了一体,月即美人,美人即月,看到皎洁明亮的月,怎能不想起那明眸盼兮,巧笑睛兮的美人?
一唱三叹,回思反转,哀怨不已。
徐徐然,那思之苦的煎熬跃然纸上,是为《月出》。
余此之外,观之月色的“皎”、“皓”、“照”,容貌的“僚”、“懰”、“燎”,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也可定为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自然尤显缠绵婉约
当然,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有些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也情有可原。
如今的我们只能凭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不过这也恰巧发挥了我们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缺憾与空白。
《月出》写出了月儿与人儿的关系,同时暗暗解释了中国式的爱情 ,和谐与美的融合统一。
诗句是极度的纯洁,纯洁到足够撼动冰封僵硬的心。也正是这种诗意的纯洁,让造就诗文内容与涵义的永恒。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 … ”
真可是“美人如花隔云端” ,如梦,似幻,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 …
站在这纷繁的红尘中,我为这朴实而真挚的话语恒久地感动。
这是一首月下怀念爱人的诗。高悬的明月月出皎兮,可以千里同照,而清澈幽冷的月色,又常给人一种静谧孤寂的感觉,因此在月下是最容易勾起思乡怀人之情的。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如此,他在皎洁的月照下,想起了自己那位漂亮的爱人,于是心中被骚动,惶惶然不能自已,以至陷于深沉的痛苦之中。
这首诗在语言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姚际恒说:“似方言之聱牙(不顺口),又似乱辞(尾声)之急促,尤妙在三章一韵,此真风之变体,愈出愈奇者。每章四句,又全在第三句使前后句法不排。盖前后三句皆上二字双,下一字单;第三句上一字单,下二字双也。后世作律诗欲求精妙,全讲此法。”
7、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诗经。陈风,月出》
诗经如彼岸花,诗经中的女子也总似在水一方,手捧绿草欲涉水而来,罩着迷离的白雾,看不清容貌,但你看那身姿绰约,心想定是极美的。那描绘似一副笔法淡远的写意画。
而中的这一位又是裹着皎皎月色,让人“寤寐思服"。
皓月当空的桥头处,一清丽女子低眉笼袖悄然伫立。缓步清移,饰带微微上扬,娴静处若娇花照月,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中国的古典美学是朦胧的,因不饱满,便多了些想象的美感。颇有些曲径通幽的味道。
这种美学观与中国的文字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这美学观,借着这汉字,变得具体而微。这汉字亦因了这美学观,变得有了颜色,有了感觉。。
而这种境界,大概可称作古典的浪漫吧。
古典的浪漫是一种很特别的境界。景色是特别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人一物,一亭一阁落到了那文字里,皆可成就浪漫。情怀是特别的:若隐若现的身影,似是而非的举止,暗自触动的心弦,情不自禁的忧伤.......
古典的美像是山间柳暗花明处的甘泉,沁人心脾。亦能像清茶般让我戒去浮躁,唤来宁静。
倚窗望月,合着窗外一片和悦的虫鸣蛙叫。岁月,古老,与今日,像是这流萤和细鸣声织成的一条银河。此时此刻,如若能够回归到自然态,与春秋大地同心,如細草幽花般淡然,这就接近了正果吧。
合掌,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陈风.月出》
月亮出来了,好皎洁,明月千里相思无边,彼时,月华如练,夜阑如水。是女子在思念,是男子在思念?是情人在相互想念,分开两地的人们,思念托月儿传递,清清的月光照在他(她)的窗前,送进一朵思念,不惊醒对方的睡眠。
夜色下惆怅在弥漫,思念在蔓延,孤单的情人在远古的诗经里相互思念;我们再也走不进那时的月光,那时的月儿却依然在我们窗前漫步,它可否瞧见了你的心事,看到你的相思。与谁与谁,你在和他分享共同的月光,这夜晚的温暖和多情。夏夜,也会这样充满诗意和歌情。
在青青月色下两人仿佛相依相偎,却又各自分开在两地,低低对着月光倾诉着爱意。多么幸运的人儿呀,在人海里相识相爱缘分千里,在河洲上听见雎鸠鸣叫倾慕心上人的男子要怀着淡淡哀愁羡慕他,感叹汉水宽广不可泳的男子要一声叹息之后嫉妒他。真正的爱情如火的相思,至纯至善。一如晨风中摇曳着的野草,叶尖尚悬着露滴,清新自然。宛如梦里的仙境。
9、《月出》虽然古朴得有些寒伧,可也把月下美人姿态翩翩、痴情男子焦躁不安的形象简明地刻画了出来,并一唱三叹,乃至四叹、五叹,回环反复,哀叹不绝,那相思之苦的煎熬之状跃然纸上。月亮在这里跟美人溶为一体,月即美人,美人即月,看到皎洁明亮的月轮,怎能不想起那明眸洁齿、细皮嫩肉的美人?自这一首咏月的诗歌,自然的把因月思人的相思之情作为了它咏叹的基调,从而开辟了一条源远流长的咏月之河。
在众多描绘离别相思之苦的咏月诗歌中,写得最出色的,恐怕莫过于有"一诗盖盛唐"之誉的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
诗歌中既咏叹相思离别,又慨叹人生无常,两线合二为一、交积相成的,为数也不算少, 而能超凡脱俗,在众多咏月诗歌中脱颖而出,可称为"极品"或曰"顶峰"的,就只能是苏轼那首《水调歌头》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月亮除了给人联想起相思离别之苦和人生变幻无常这两种凄美的诗境之外,她的冰清玉洁,还有不加丝毫粉饰的天然纯净,又使人感受到她恬静温柔慈穆的另一面。在一轮月下,自然也没有了凄楚,而只有轻松自然温馨浪漫的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幽美的乡间夏夜,因丰收而心情喜悦的农人,三三两两,摇着蒲扇,或坐或躺地在晒谷坪上,就月乘凉说笑声里,还有青蛙来凑热闹。这一活泼的生活气象,虽然没横生的机趣,深寓的情理,却是多么的淳朴 可亲。这样的月亮,就是在仙风道骨的王摩洁居士笔下,也有着温馨的生活气息的。他在《山居秋暝》里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月亮、空山,清泉、溪竹,还有浣女和渔舟,共构成一幅明净和美的图画。在这一幅图画里,你除了感受到诗人的俊逸之气外,难道不能体味到它透出来的温馨与浪漫吗?
新月如眉月出皎兮,残月如钩,皓皓满月,像金镜玉盘,在地上仰望着这千古依存的月亮,人们因着自己的情绪,把唯一的月亮铺画得五彩缤纷。可是,你是否想过,在月亮上俯视地球,那又将是怎么样的呢?“诗鬼"李贺的《梦天》和词人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的便展开其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展示月视地球的奇观和由此而生的奇感。
其一
李贺《梦天》
老兔寒蝉泣天色,六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其二
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阕珠宫,俯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
人间唤作凉风。
于是我们的咏月诗歌,无论是情感的还是实质的,都从时间和空间立体地呈现出月的奇美来了。
10、春风醉人,柳影婆娑,故乡龙湖披一身银光,听着朴树柔情的歌曲:昨天已去了很远,太多记忆,又怎样放开我的手......你从远古的记忆中款款走来,袭一身陈风的气息。拾阶而下,拘一捧龙湖月光,远古女子,你的脸如我般温柔俏丽,使一潭湖水顿生涟漪。于是,我以超越时空的速度抵达你,和你相融在一起。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那样的静,只有唧唧的虫鸣声,树影婆娑,我在想那是你还是我,在温柔的月光下,若隐若现,步态轻盈舒美,仪容漂亮娇美,使我心神不定,情丝涌动,不能自己。
皎洁月光下漫舞,如度着银光的白天鹅,似乎那窥探的双眼,就在柳影后,我喜欢在阳光下舒展身姿,在深夜静静的相思,带着如你般的羞涩之情....
六百年如风而逝,一个乡土女子经受了生活的磨砺,同时也飘摇在梦庄的飞舞的蝴蝶里,濡染了太多你的贤淑和温顺,可我却不是病梅,也不是你,我只是阳光下一点生机勃勃的小绿,是暖风中夏花的一丝坚强的绚丽,生长在太阳下的我,浑身散发的是阳光般的气息。
轻轻划过树梢,这夜色真好,朴树的歌又响在耳旁,夜如水,水上那盘柱的龙在夜色中似要飞起,飞向蓝天,是的,我应该是那蓝天下,绿草地上,舞成彩碟的丽影,在他暖阳般得视线里,让清脆的笑散满他的心理,让灿烂的笑开在他的眼里..........
女子,那湖中点点闪烁的星星,可是你羡怨的眼睛?远古女子,多年过后,是否还有,清新如我,惊艳如你?
11、那清丽的明月,让人不禁想起《诗经·国风·陈风》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佳句,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叩问,想起李长吉《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的意境,想起苏曼殊《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中“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的豪气……万古寂寥的广寒宫里,不知嫦娥仙子是否尚在?不知那位伐桂不止的吴刚是否尚在?这位受苦受难的仙人,是否已经翻身做了主人?我想应该是的。
皎洁的月光下,有灼灼其华的桃花,有艳溢香融的杏花,有娉婷袅娜的玉兰,有含苞欲放的樱花。最终,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怒放的梨树上。那雪白的花蕊、浓郁的芬芳,让我想起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中“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村琼葩堆雪”的绝妙比喻。
12、《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 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有人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不是吗?我们可能只是无意中向窗外的月夜一瞥,却看见了如此美丽的一幕。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温暖、柔和,并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她只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一首诗,竟有如此的大圆满。自然、美人和我们,便是构成天堂的 三个元素。
13、月亮与人类关系如此密切,乃至于上古时代那些不知名的诗人,就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们的歌谣里描述它。打开《诗经》,提到月亮或直接以月亮为对象的作品,约有几十篇之多。其中,最能让人感到月之美好的,则无过于那首来自陈国的《月出》: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诗人不可抑制地爱上了她,这份突如其来的爱让诗人忧伤、焦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月亮出来亮皎皎,姑娘美丽又娇好。轻抬手臂身窈窕,劳我相思心烦恼。”这份月亮带来的烦恼,乃是甜蜜的烦恼,即便诗人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年以后,当诗人垂暮之年再次看到月亮,那个曾走进过自己心房的姑娘的影子,想必还会浮现在月亮之上。其情其景,略如北岛诗中断言的那样:“而你的影子,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夜夜,升起在小窗之前,唤醒记忆。”
14、今夜,风清幽深,独自倚在阳台一角,仰望天穹,月色正浓,月光洁洁净净,播洒无遗,静静流淌出一层层涟漪,尤如女子吟唱着“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流泻的月光如处子般静美,如梦如幻;月的清辉拥抱着夜,夜的孤单又裹紧了我,“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沉思在轻柔的月光下,我的思绪被拉扯得很远很远…… 不知道月里的嫦娥是否拿起千年寒玉的古箫,驻立在风中裙裾飘飘,幽幽走来,横笛吹响那首“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千古绝唱,只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一如月光下我黯淡的心房,那些不为人知的柔弱在这孤单的夜里滑落,此时的我多想攀附着月色,化做一阵清风而去,去触摸月色的清丽,去感知月光的澄明。
然而此刻,谁可以收留,我飘飞的魂?
为什么,世俗的我们,总是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滚滚向前,奔波于劳碌的生计,心灵日益慌张和急迫,任时光平淡了自己的色彩和声响。恍然不知,鞠一捧这清亮的月色,为心灵寻得一片休憩之地和补给之所,我们就可因此而驻足、凝视、倾心安享。
我,在星空这头。你,在星空那头,我们拥有同一片闪耀的星空,天涯共此月。
坐夜赏月,是一种雅静的事情,真希望所有的人都会如我一样有一份澄明如月的心情。
月光如水,岁月如流,此时,月色静好,岁月静安。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2.描写六月的诗句
- 下一篇: 长安春望(卢纶)古诗怎么读,带拼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