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诗词

“梅兰竹菊”的顺序应该怎么排

时间:2022-10-12 | 作者:佚名 | 阅读:

在对“四君子”中的四种植物排序中,我们大多会习称“梅兰竹菊”,在这种习惯称呼中,因为梅花排第一,所以就有文章会说梅花是四君子之首,这显然是望文生义的推断。

那么,“梅兰竹菊”是不是一种正确的传统排序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其实,在历史上还出现有“兰竹梅菊”“竹兰梅菊”“梅竹兰菊”和“兰梅竹菊”等不同的顺序,在这些称呼中,打头不仅有有梅,还有兰竹。

1.象征君子的时间顺序

首先,我们从文化定义中看,梅兰竹菊都有象征君子的作用,所以被统称“四君子”。按照这个文化线索,孔子对于兰草的君子定义为最早:“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是什么意思。”之后如荀子《荀子·宥坐》中所讲:“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都以同样的认同感说明了兰与君子的内在关系,这种认知到现在也没有被改变过。兰才是“四君子”之首,

其次是竹子,虽然它没有像兰那样早被认定为君子象征,但作为君子良伴的形容也有很早的记载。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意为:瞻望那淇水弯曲之处,绿竹郁郁葱葱,站着一位文雅的君子,像切磋过的象牙,如琢磨过的美玉般纯美无瑕。这里描述了一个君子和竹子同在的环境,它已经表明竹子确实是与君子相伴相随的植物。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事例说明文人好竹的秉性绝非一般,比如当年王羲之与群贤雅集于兰亭,此处不仅有崇山峻岭,溪水潺潺,关键是有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文人的集体活动要选择“雅”的场所,竹子正是文人雅集场所需要的良伴之物。

而最早将其称为君子的是王献之,即谓之“竹君”,然而其兄王徽之更是喜爱与竹相伴为伍。据《太平御览》记载,王徽之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历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常要有竹林陪伴,都表明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心愿。

相对而言,梅花在文化上的君子象征明显要晚于兰竹,虽然它很早就有文献表述,如《诗经》中就有:“摽有梅:摽有梅”“墓门有梅”“鸤鸠在桑,其子在梅”“山有佳卉,侯栗侯梅。”但这些都是描写植物的形制,与人之喻志和比拟作用没有什么关系。

即使是到了魏晋之前,也没有将梅花的喻人品质开发出来,至少我们没有见到相应的文字记录,而一些相关的故事流传,也仅限于梅花的花卉作用,也不是以花喻人、借花抒情的作用。

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何逊,以其独有的文人身份爱梅,并写下了咏梅的诗句:“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开始了以诗句解读梅花品格,赞扬傲立雪中的品质和独放的姿态,由此引发了象征君子的傲骨精神。

从此以后,梅花不畏严寒的风骨特性逐渐被强化出来。到了唐代,咏梅的诗句逐渐多了起来,对于梅花的傲骨精神开始有了更多的描绘。至宋代以后,梅花寓意君子品格已经得到完全的开发。

在四君子中,菊花是最晚被看做有君子品质的象征。因为在古人的生活中,菊花最重要的作用是药用功能,即“渴饮菊花滋液可以长寿”的养生作用。比如陶渊明种菊并不是为了观赏,更不是喻志,而是要用菊花来制酒,所以那句有名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不是“赏菊东篱下”。但后代人因为崇尚陶渊明的君子品节,菊花象征隐逸的君子就有了出处。

菊花除了用作菊花酒以外, 就是它的欣赏价值,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最后才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寄托,其中包括诗词歌赋和书画涉及。

如唐代白居易《咏菊》曰:“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耐寒精神成为比喻君子品质的主要因素。

根据人们在文化上的认知进程,象征君子的四种植物,其先后顺序应该是“兰竹梅菊”。

除此之外,还有从绘画上出现了排列顺序,或者是象征君子的绘画表现顺序。

2.四君子的入画顺序

从绘画的角度看,以花鸟画性质为主的表现内容,相比兰梅菊而言,竹子是入画最早的植物。根据美术史的记载,唐代很多画家都画过竹子,比如苏东坡在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壁画中,曾看见吴道子的画,其中就有两株完整的竹子,他为此还写诗形容道:“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又如唐代白居易对萧悦画竹的赞赏:“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举头忽看不似画梅兰竹菊四首经典诗句,低耳静听疑有声。”

但将竹子与君子象征相联系,并且以绘画的性质反映出来,要从北宋文同和苏东坡的画竹算起,尤其是苏东坡强调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他不仅画墨竹,还用朱砂画红色竹子,后人称之为“朱竹”。画竹成为象征君子的重要选项和内容,所以,明人王世贞说:“文人画始于东坡,自雪松敞开大门。”在这方面,赵孟頫继承东坡画竹就是个重要的象征。

文同(北宋) 墨竹图

其次,排在竹子之后的是画兰。在美术史上,宋末元初,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便是君子气节的写照。在南宋灭亡后,他所画兰草无土和根,因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或画露根兰以示兰不入土之意,成为象征君子气节最有影响的诠释。同期的赵孟坚画兰,与郑思肖也有相同的含义。所以后人画兰常说“兰出郑赵”不仅是说画法,也是弘扬以兰象征君子气节的典范和作用。

郑思肖(南宋)墨兰图

竹子和兰草之后,单独以梅花象征君子特性的绘画,显然要以元代王冕的《墨梅图》为实例,而其中那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要比画作影响还大:“吾家洗研[1]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虽然北宋时期的赵佶画有《腊梅山禽图》,但不作为表彰君子特征的寓意之作;南宋时期扬无咎利用圈花法和晕染法两种白梅画法,为文人画水墨白梅提供了参照,成为后来写意画梅的主要模式而广泛流传。另外,南宋马远山水画中常常画松竹梅作为文人环境的点缀,但美术史上都不作为花鸟画的特点来看待。

王冕(元) 墨梅图

四君子中最后入画的则是菊花。明代期间,菊花成为文人写意的画种,但直到陈淳才把菊花画好。

菊花在绘画中作为象征君子品质的形象,除了诗歌以外,明代画家陈继儒在黄凤池的《梅竹兰菊四谱》中已经明确将其称之为“四君”,菊花在当时画家的作品中,用以比喻君子形象已经成为普及现象。

陈淳(明)秋卉图

按照“四君子”在绘画上出现的基本顺序,它的排序则是“竹兰梅菊”。

3.古代美术教材的排序

另外,还有与此相关的排序是传统美术教材中的顺序,这种教材在古代一般都称之为“画谱”。

含有四君子的画谱最早是明代书商黄凤池所编的《梅竹兰菊四谱》,其书名的排序和内容并不一致,书中图例的顺序都是以“兰竹菊梅”的排列,一套四图连续排列。但在名称上应该还是以书名为准,即“梅竹兰菊”的顺序,这与其中陈继儒序言中所说的“梅竹兰菊四君”相一致梅兰竹菊四首经典诗句,可知当时人们的称呼顺序是“梅竹兰菊”。

黄凤池(明)梅竹兰菊四谱

另外一个更为普及的画谱是《芥子园画传》,其教学单元顺序是“兰竹梅菊”。其中以“兰竹”为先和黄凤池的图例是一样的,在绘画教材上,这个顺序是根据由简入繁的难易程度来排序的。对于古代文人画家而言,以书入画的方式是线条的笔法运用,所以带有线条表现的兰草最容易,而以菊花叶子的块面组合为最难,为什么明代诸多文人画家都画不好菊花,这种现象就是线条难以塑造菊花叶子的现象造成。

《芥子园画传》作为经典教材,在现在依然是应用最广的传统绘画教材,从它面世以后,“兰竹梅菊”的顺序在教材方面就再也没有变更过。

芥子园画传(兰竹梅菊卷)

很显然,在清代画家的排序中,“兰竹梅菊”是固定和习惯的名称。画家所画的四条屏在每个时期同样也会遵守习惯的方式,清代人的排序是从右往左,四条屏的排列应该是“兰竹梅菊”。现代人习惯从左往右排序,通常就会按照“梅兰竹菊”的方式排列,

4.以花开季节的顺序排列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古代“四君子”的排序都没有“梅兰竹菊”的顺序,如果能找到这种排序的合理因素,它应该是以观赏的角度来定位的,这个顺序就是按照一年四季开花的顺序来决定的,比如说梅花最早开放,尤其是腊梅在冬至前后就开了,而其他类型的梅花也会在早春开放。

紧随其后的是兰花开放,这种兰花便是春兰,一般是一茎一花的形象,它与最早入画的兰花是一致的。

然后是竹子,虽然竹子一年四季长青,但却是夏天最为茂盛,成为代表夏天最美的观赏植物之一。

吴昌硕(清)梅兰竹菊四条屏

最后是秋天的菊花,在最早的文字记载中,菊花的“菊”字,也写作“鞠”。周代古籍《埤雅》记载:“菊本作鞠,从鞠穷也”,在古代是作“穷极”的含义,意思是说一年之中的花事至此而穷尽,所以叫做菊花。

在这个排序中,“梅兰竹菊”相对应的季节是冬春夏秋,若要以春夏秋冬的排序也可以是“兰竹菊梅”,黄凤池最早也是这样编教材的。

在以上在这些不同的排序中,都是历史文化约定成熟的流转痕迹,无论是“梅兰竹菊”,还是“兰竹梅菊”“梅竹兰菊”“兰梅竹菊”等,都可以作为正确的称呼,只是它们在历史上都曾就有过属于自己的经历,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1]古通“砚”,砚台。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