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诗词

深度解读《诗经·蝃蝀》,彩虹崇拜情结,如何影响古人的婚恋观?

时间:2022-10-12 | 作者:佚名 | 阅读:

说到读诗,同后世那些书卷气满满的文人诗比起来,我其实更愿意读一读像《诗经》这样带点儿烟火气的古代民歌集。

质朴的民歌更贴近于日常的生活,而不像书斋里的制作——总觉得跟柴米油盐的日子有点儿疏离感。

认真说起来,“民歌是日常生活的反映”这句话可能都不很恰当,因为它本身就是构成生活的一部分。保存着原滋原味的民风民俗和古老质朴的民间信仰。

要把《诗经》305篇认真通读一遍,是一个马拉松式的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次复一次地效法诗评家那样赏味《诗经》的文字优劣,不免让人感到一点厌倦。

到这种时候,换一换思路,去那些古代民歌中去寻找、发现一些不为现代人所知的先民风俗,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儿。

以《墉风·蝃蝀》为例: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诗·墉风·蝃蝀》

和《诗经》里的许多篇目不同,《蝃蝀》的主旨不难索解。歌诗的卒章写道“大无信也,不知命也”,意思是(这个女子)太无贞洁,不知遵照父母之命。

由此推断,诗人是要批评一位违逆父母意志而与爱侣私奔的姑娘——当然,置于现代两性文化和婚恋观念下重新观照,她或许也可以被描述为勇敢追求个人爱情的杰出女性。

阅读这首诗的时候,假如我们还指望从中发掘出某种高妙的修辞艺术或者隽永的抒情意味,怕是要扫兴的。

因为诗歌的三章,无论结构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很简单——前两章反复陈述她将要嫁人的事实,而卒章则对这段婚姻作出了公开的谴责。

上述这些,实话实说,都不太能勾起我的阅读兴趣。真正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诗人在首章和次章中谈到女子的婚姻,话头每每要从蝃蝀也就是彩虹说起。

在先秦时代的民间信仰中,究竟彩虹与婚姻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索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咱们不得不从下面这幅图讲起:

这是从汉代画像砖上拓印的一幅图画,图中人首蛇身的两个人就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

他们的蛇尾缠绕在一起,乃是交配繁殖的象征。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当中,“虹”字的初形竟与同上图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什么_有尔存焉得之我幸 诗经_诗经中的风指的是民歌吗

对甲骨文中这两个奇奇怪怪的“虹”字,《淮南子·说山篇》解释道:“天二气则成虹,两首者,亦交之象也。”

在上古先民的观察中,原本混一的彩虹被他们用朴素的阴阳观念一分为二,成了雌雄两支(雄称为“虹”而雌称为“蜺”),于是甲骨文中的“虹”字便成了我们看到的这样一条雌雄同体的“双头虫”。

只不过这条“虫”可不是泛泛而论的概念,它特指一种在古代被称为“虺”的毒虫(即毒蛇)。蛇类的交配就是以缠尾为标志的。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汉代画像砖上交尾缠绕的伏羲与女娲正在模仿“虹”(也就是蛇)的交媾姿态。《诗经注析》这本书在解释“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两句的时候说:

指,用手指点。古人以为虹代表淫邪之气,对它有所忌讳,所以不敢用手去指它。

——《诗经注析》

这段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儿莫名其妙:阴阳之间的交接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以故《易通卦验》才说“虹者,阴阳交接之气,阳唱阴和之象”(引自《太平御览》),对这一现象,古人并未作出消极的理解。

否则的话,汉代画像砖上的伏羲和女娲就不会被塑造成虹蜺交尾的模样了——讲究敬天法祖的中国人总不至于把自己的祖先树为“淫邪”的反面典型吧?

在什么情况下,虹蜺才会与淫邪相联系?《易通卦验》说“虹不时见,女谒乱公”(引自《太平御览》),意思是虹蜺的出现并不必然指向淫邪,只有当它在不适当的时机现身天空,才会被解读为淫邪的符号。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名为《雪谗诗赠友人》的作品,其中一段说: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什么_有尔存焉得之我幸 诗经_诗经中的风指的是民歌吗

妲己灭纣,褒女惑周。

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汉祖吕氏,食其在傍。

秦皇太后,毒亦淫荒。

螮蝀作昏,遂掩太阳。

——《雪谗诗赠友人》

末两句应该就是指虹蜺在反常的时机现身天空,因而沦为淫邪之气太盛的表征。

《蝃蝀》首章写到的那两条暮虹,人们视若禁忌。甚至拿手指它一指都怕要触霉头,这很可能也跟它现身的时间不正常有关。

明代陈组绶《诗经副墨》说:

《月令》:“孟冬之月,虹藏不见。”虹不收藏,妇不专一。

——转引自《诗经汇评》

我私意以为,他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蝃蝀》的首章和次章都写到了虹,但此虹却不同于彼虹。因为首章的虹蜺是现身东方的暮虹,而次章却是高悬于西方的朝虹。

这一朝一暮、一东一西之间是否具有某种逻辑联系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回答“是”。因为偶对是中国文学中最常见的现象,阅读的惯性思维使我们很难忽视“朝暮”与“东西”这两个对位的元素。

比如《先秦诗鉴赏辞典》就说:

说了暮虹,又说朝虹,这样反反复复,诗人就是旨在强调这个出嫁女子婚姻的错乱。

——《先秦诗鉴赏辞典》

《辞典》对“错乱”的分析让我有些错乱了:如果暮虹在前、朝虹在后的形式表现出了某种错乱的话,我想那也只不过是行文语序的错乱吧,跟婚姻的错乱能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在这里提出一种更大胆的思路:诗人在次章中又一次写到虹蜺,这个兴象传递出的关键信息有可能不在“朝隮于西”而在“终朝其雨”上。

有尔存焉得之我幸 诗经_诗经中的风指的是民歌吗_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什么

“终朝其雨”是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该是“其雨终朝”,即是说一早晨都在下雨。高罗佩所著《中国古代房内考》一书讲:

《易经》是用阴阳对立思想表现性交,取代了以自然现象表现性交的较为古老的象征手法。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有一种经久不变的古老象征保存下来,即天地在暴风雨中交媾。“云雨”直到今天仍然是性交的标准文言表达。

(中略)中国的性学和色情文献都把“云”解释为妇女的卵子和阴道分泌物,把“雨”解释为男子的射精。后来的小说也用“云散雨收”之类的话描绘性交的完成。

——《中国古代房内考》

在古代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什么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什么,朝虹的出现是大雨将至的预兆,而云雨又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情爱。

诗人说“其雨——终朝”,他怕是要借这场大雨来隐射女主人翁炽热而叛逆的爱情吧?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