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诗词

路的诗句 第3751期 慧眼看课 | 路德奎:“出世与入世的碰撞 志士与隐士的对话”课例品

时间:2022-10-11 | 作者:佚名 | 阅读:

第3751期

编者按

大单元设计、群文教学、项目化学习等教学改革中,我们如何教学实施落实呢?李老师的课例化大为微,避虚就实,聚焦于诗歌内在的肌理,细细编制,让孩子们从古人的出与入间品味他们的进退取舍。如何在听品课中进步呢?路老师的观课以“披文入情,学诗明道”着眼,立足核心素养,提纲挈领,游刃有余,扬清弃浊,汲取精髓。

(湖北省监利市城关中学 丁克松)

第3739期 慧眼看课 | 李莉荣:《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课堂实录

披文以入情 学诗而明道

高中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对于教材全新的编排和设计,有些老师不太自信,不知道如何去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教好新教材。面对大单元设计、群文阅读的新挑战,显得一筹莫展,手足无措。新疆实验中学的李莉荣老师通过一节“出世与入世的碰撞 志士与隐士的对话”课例(《短歌行》《归园田居》),向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诗歌教学探索。

古人早有“诗言志,歌永言”“诗缘情而绮靡”的论断,进入高中,教师应该怎样带领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与诗歌进行对话,感悟诗人的情思呢?李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概括单元导读,先明确了学习诗歌的具体任务,包括本单元的诗歌内容和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展开诵读和想象,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感悟并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味”。并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单元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养成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了整体的把握和具体任务,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带领学生学习两首诗词。

一、觅得诗眼见真情

古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就一首诗而言,“诗眼”就是全诗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教学片断1:

师:诗歌是有主题的,是有情感的,是有灵魂的。第七课这两首诗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找出这两首诗的诗眼是(分别)哪个字?

师:把谈“忧”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并思考,他忧什么?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师:这三句是直接表达“忧”的,有没有哪一句没有“忧”这个字,但表达同样的感情?

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里忧的是人生短暂。

师:《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诗眼找到了吗?

生:“归”

师:“归”是一个动作。当官当的好好的,为什么归呢?

品读后,学生说是“爱”,“性本爱丘山”。

所谓纲举目张,李老师正是抓住了两首诗的诗眼,才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深层,理解了诗人的真实情感。可贵的是,老师既引导学生找出直接表达诗眼“忧”的诗句,而且能更进一步,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寻找没有诗眼“忧”但表达同样的感情的诗句,从而找到间接表达人生短暂的诗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除去整首诗的“诗眼”,李老师还能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咂摸,品其精妙。针对陶渊明进入官场的“误落”,老师引导学生道,明明没有世俗的功利心,但是却混迹于世俗之中。这是在写自己的精神负担,违背自己的心愿的日子,居然忍受了许多年。时间长,精神负担重。针对“守拙”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守拙”是持守愚拙,就是坚守“爱丘山”的本性,不学巧为,不争名利。因为自己不喜欢官场逢迎,不愿同流合污,他要守正不阿。古语中说:“大智如愚,大巧若拙。”他坚守田园,是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官场依然污浊,但在陶渊明看来只要内心感觉美好,内心深处就是愉悦的,心灵是富足的,追求精神与心灵的自由。

二、探取意象入诗境

探取意象,进入意境,是欣赏诗歌的不二法门,也是学习古典诗歌的必由之路。根据两首诗的个性特点,李老师带领学生条分缕析,一一梳理和分析,引导学生在意象的汇集、组合中,进而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片断2:

师:《短歌行》也用了很多意象,有哪些?

路的诗句_形容路还很漫长的诗句_走在青石板路上的诗句

生:酒、朝露、明月等。

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他是要写明月吗?他说的是什么?

生:贤才。他把明月当人才。

师:用月来比喻人才。明月一天都不会停止绕行,就如同我一天都不会停止思慕人才一般,这种手法叫什么?比喻。有同学说到了比兴。下面两句讲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作者用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才,你们要选择,到我这里来,不要犹豫。

“明月”这一意象的深刻讲解,通过前后文的互解,对诗意的理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透彻而精辟。

教学片断3:

师:诗中心心念念的田园景色怎样呢?请同学们找到相关诗句并圈点勾画出用了哪些意象?

生: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子 炊烟 狗吠 鸡鸣

师:这么多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村日常图景。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乡村日常图景?我们用两组双音节的词来概括描绘的图画营造的意境。

生:清幽恬静,简单幽雅,闲适幽美,清新自然,和谐宁静。

通过对一组诗句的诵读,梳理出意象群组合后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笔下这幅宁静幽美,清新自然,和谐安谧的乡村日常图景,进而感悟出诗人归到田园的愉悦舒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品评手法析精妙

走在青石板路上的诗句_形容路还很漫长的诗句_路的诗句

在整体把握诗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品析诗歌艺术手法,感悟其精妙之处。本课的两首诗词较为典型的使用了“用典”和“比喻”的手法,典故见其古奥蕴藉,比喻见其通俗熨帖。

“用典”是古典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往往达到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之效,辛弃疾就是善用典故的大家,如果不懂基本的典故,就无法理解诗词的深意。《短歌行》最重要的一个诗歌鉴赏的方法就是用典。老师利用表格这一工具为抓手,引导学生结合下列表格,先找到用典的语句,看看这个典故出在哪里,用自己的话进行翻译,最后体会用典的意图。

序号

用典语句

用典翻译

用典意图

原典出处

1

2

3

4

教学片断4:

师:全诗一共四个典故,这四个典故分别是哪几句?

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师:那我们看这些诗句有什么意图?这四个典故的位置能不能调换一下?这些诗句能不能调换顺序?

(生沉思。)

师:那我们换个说法,如果我们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位置进行调换,看看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变化。是否可以这样调整?

生:不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曹操要一统天下的愿望,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的是他对人才的渴望。

师: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程度不一样,范围不一样,所以这里的诗句不能调换顺序: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对贤才的思念,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的是贤才来了以后,对人才的热情,我会尽一切的热情去款待人才,礼遇人才,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的是尽可能多地招纳贤才,程度是一步一步加深的,最后是一统天下。从对贤才的思念到最后对天下的统一,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涉及的人越来越多。经典都是这样,是耐人寻味的。

不同于曹操诗歌的古奥含蓄,陶渊明的诗往往以冲淡平和见长,诗歌又是如何抒写他对官场的态度呢?

教学片断5:

师:诗歌当中用了哪些字眼(来写官场)?

生:比作“尘网”、“樊笼”,表现出一种厌恶之情。

师:把自己在官场比作什么?

生:比作“羁鸟”、“池鱼”。思念着鸟林,故渊,渴望着自由。写自己思归之情。

师:陶渊明把官场生活比作“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可见,做官生活让他备受束缚,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极其痛苦。他不想迷失本性,所以只能“守拙归园田”。

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手法,呈现给读者的是不同的审美体验。老师只有抓住最能体现本诗的艺术手法进行品析,才能体悟到诗歌的精妙之境。

四、对比选择悟追求

通过对诗歌的多次品读和欣赏,学生已基本整体把握了诗歌的内容、情感和手法,要想加深对诗歌深意的理解,就得结合时代背景,知人论世,进而理解曹操和陶渊明这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两首风格内容迥异的诗歌,向我们呈现出两位个性独特的诗人:一个入世,积极进取,雄才大略,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与人生价值;一个出世,坚守愚拙,远离世俗,不愿同流合污路的诗句,坚守精神家园。那么,到底是“入世”还是“出世”?谁的选择对呢?这里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行形成自己的认识。世界是丰富而多元的,每个人都会面对多种选择,每种选择背后都呈现的是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而这两种追求其实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追求。老师通过对儒道两家“入世”“出世”思想的对比,打开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宏观而积极的人生观: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首先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在追求自身价值的途中,也不可荒芜心灵,活出高雅的人生境界。

为了让儒道两家的思想共同服务于我们今天的成长,老师设置一个课外作业,引导学生进入诗人内心,去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进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对人生的理解思考。

教学片断6:

师:曹操和陶渊明路的诗句,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编写一段志士与隐士的对话。注意:对话要得体,符含人物的身份和阅历。

要完成这一高阶思维和综合性强的作业,学生既要回顾温习本课的诗歌内容,又要拓宽眼界,借助大量的课外资料,了解曹操和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深入查阅他们的生平资料,进而去进入他们的内心,为其代言。这一份项目式的作业设计,可谓高妙,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外自主研习和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当代价值。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李老师的诗词课堂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尤其是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上,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新教材设计的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就是要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李老师的课堂突出整体设计,不以诗词知识逐“点”解析、赏析技能逐项训练的线性排列,正是引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全新教学课堂形式,值得学习。同时,如果能在设计时侧重两首诗的对比和整合,突出两种思想主导下不同的人生追求,必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路德奎,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新疆中语会理事。教育硕士,自治区教学能手,自治区“国培专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曾获首届自治区语文教师学科素养大赛特等奖。教学论文先后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教学月刊》《语文月刊》《教师博览》等刊物。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