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盛夏已至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被暑热折磨,此时白色的花木却能带来一丝凉爽,都说冬日岁寒有三友,而夏日则有茉莉、白兰和栀子,合称“夏日三白”。
每次闻到栀子花香,便知盛夏已至。
记忆中六月的上海街头,总会伴随着阿婆“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燥热的夏意被馥郁的香气所安抚,典雅芬芳,沁人心脾栀子花的诗句,成为了许多人记忆中夏日上海。
栀子花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栀子属灌木,嫩枝常被短毛,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
植物文化
栀子花是我国传统的花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写道:“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今俗加木作栀”,古人认为栀子果实像古时的酒杯“卮”,由此得名。
诗词中的栀子花
栀子花清丽脱俗,赢得了古代文人的喜爱,赞颂栀子花的诗词不胜枚举。杜甫、刘禹锡等诗人都曾经写过吟诵栀子花的诗。韩愈《山石》诗:“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写栀子花最有名的诗要数王建的《雨过山村》了,诗曰:“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花语:喜悦、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主要价值
栀子花朴素、淡雅,论观赏价值可能比不上一些名贵花种,但栀子花实用价值很强,可食用,可用作染料,亦可入药治病。
古代染料: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用栀子染最高级的服装。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
药用价值:栀子的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栀子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栀甙,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本草纲目》称其“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滇南本草》称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以花入馔: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提及,栀子花不仅可以插瓶观赏,还将入馔:旧访刘漫塘宰,留午酌,出此供,清芳极可爱。询之,乃栀子花也。采大者,以汤灼过,少干,用甘草水和稀面栀子花的诗句,拖油煎之,名“簷蔔煎”。
《广群芳谱》提及了栀子花的食用方法。其一为糖渍的栀子花酱:“大朵重台者,梅酱糖蜜制之,可作羹果”。其二为油炸或凉拌:“采花洗净,水漂去腥,用面入糖盐作糊,花拖油炸食。采半开花,矾水焯过,入细葱丝、大小茴香、花椒、红面、黄米饭研烂,同盐拌匀,腌压半日,食之。用矾焯过,用蜜煎之,其味亦美。”
观赏价值:栀子叶色亮绿,四季常青,花大洁白,芳香馥郁,又有一定耐荫和抗有毒气体的能力,故为良好的绿化、美化、香化的材料,可成片丛植或配置于林缘、庭前、庭隅、路旁,植作花篱也极适宜,作阳台绿化、盆花、切花或盆景都十分适宜,也可用于街道和厂矿绿化。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在盛夏时节,让我们一同被馥郁的栀子花香所包裹,驱散暑气带来的烦闷,沉醉于芬芳之中。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2020部编人教版小升初古诗词综合复习C卷(含答案).doc
- 下一篇: 2.对联平仄格律在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