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句子 > 组词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精选5篇)

时间:2023-04-10 | 作者:陆作网 | 阅读: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范文第1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低年级小学生写话有困难或障碍,意味着到三年级甚至以后写作也许都会有困难。因此,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消除低年级小学生害怕写话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进行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训练,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学会造句

造句是低年级小学生写话的基础。低年级小学生学会造句写话,这对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起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小学生,因为词汇量有限,导致在造句上总是大伤脑筋。因此,教低年级小学生造句写话,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找对了方法,造句还是不难的。那么,怎样教低年级小学生造句写话呢?

1、明确造句的目的。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写话造句训练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造句写话的目的。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在训练小学生造句写话时,要依据不同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心理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只要低年级小学生能把句子表达得正确、完整就可以。

2、教给造句基本方法。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造句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小学生一些造句写话的基本方法,让小学生懂得或是基本懂得对句子的各个主要部分如何进行修饰、限制,使表达的意思正确,说明的事情清楚。小学语文教师在评判造句写话时,要适时地对小学生进行"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不合逻辑"、"概念不清"、"指代不明"等"语句病例"的教学,逐步地向低年级小学生渗透,使低年级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评判句子的标准。

3、重视提高认识水平。

有一些低年级小学生学习造句写话,总喜欢"活剥"课文中的例句;大多数低年级小学生,总是等待教师造范句,然后略加改动,要不就胡编乱造。有的低年级小学写话训练,全是父母帮造好句,自己慢慢地写下来。针对这些问题,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到生活中去寻找造句的素材,去赞美真善美,去评贬假恶丑,使他们知道学校内外、家庭内外、社会生活、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都可为他们造句写话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素材。因此,教低年级小学生造句时,平时最好不要让学生"剥"例句、"仿"范句,这样可以避免"思维定势"的干扰。采用"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各造各的句,大家都来口头造句"的方法,让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到学生五彩缤纷的造句中来,养成他们向生活要内容,靠观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4、造句写话要循序渐进。

教低年级小学生造句写话,要从最基本的字、词造句写话入手,学习用字组词,用词写话,低年级小学生只要把话写完整就可以。平时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生字时,教师就要要求小学生会用生字组词并造句。所造句子,只要通顺,完整,能表达基本的意思就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开始时,大多数低年级小学生所造句子不通顺,东拉西扯,表述意思也不完整等,对于这些情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不要说他们如何不好不行。教师要让他们在心里想或想好,多在口头上说,通顺后再慢慢地写下来。通过一段时间训练,低年级小学生也就会慢慢地造出通顺的句子来。如学生说:"我有苹果"这一句话,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此基础上,说说有多少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苹果。在句子通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所表达的意思表达得的更生动、具体、完整即可。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那么低年级小学生的造句写话就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了。

二、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阶段的写话目标确定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这个目标中,首先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教师就会轻松很多。所以要想出激发小学生写话兴趣的办法来。只要低年级小学生有兴趣了,那么学生想说的话多,想写的话也就多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要多多努力激发小学生的写话兴趣。小学生只要有了写话的兴趣,那么写话的起步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激发小学生的写话兴趣呢?

1、找准写话兴趣的时机和切入点。

在低年级小学生最初开始写话训练时,或配合小学语文课文学习的内容,或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寻找训练点。只要找准了时机和切入点,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一写"秋天里你的发现";"重阳节"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介绍一位我的好朋友等。

2、做游戏激发写话兴趣。

教低年级小学生写话前,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做喜爱的游戏,创设写话情境,游戏后让学生写下游戏的过程和感受。如进行《爱护我们的眼睛》写话教学时,教师预先设计一个让学生人人参与的小游戏——蒙眼取书签。在这个过程中,蒙上眼睛的小学生不再有平时的活跃,他们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走到黑板前,真切地感受"失明"带来的不便,因而对眼睛的重要性就有了崭新的体验,为写话积累了素材。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 词汇 避免错误

练习写作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运用的过程,要从学习英语开始,就多记一些重点词汇、典型句式、精彩段落,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这样可以扩大词汇量,增加知识储备,有效地减少文章中的病句,给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说、写结合,边学边练,从仿写到自由发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帮助学生养成踏实写作的良好习惯,初中三年不间断坚持训练,不断加大难度,争取一年上一个台阶。在练习中要注意不同年级的特点。

七年级学生是初始阶段。学生们表现欲强,大规模的chant练习能使他们背诵很多常用句型、丰富多彩的对话表演,能使他们掌握许多句子,三、五句的口头作文使他们信心大增,这时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下来,互相检查,教师做最后订正。让学生感到写作其实这么简单。

初学阶段学生易犯以下错误:

一 句型错误,常写无头、无尾、无谓语、无冠词或次序混乱的句子

如What is it? Is a book.(无头),Where is your mother? She at home(无动词)。We at six get up(次序混乱)。这些错误是受中文影响、用母语思考造成的。训练时一定反复强调背熟固定结构,多做造句、连句练习,使每一个句子都符合英语规范的格式。

二 一致关系错误

常见错误有3类

1.主语和谓语不一致,特别是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

如:She have many books.

2.指代不一致

代词和它所指代的名词不一致,如:My mother gives me new pants. I like it very much.或误用代词,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弄混,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弄混,这是七年级的重、难点。如He favourite colour is red.

3.名词单、复数不一致

如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doctor.要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这些错误产生原因,要充分意识到英、汉的不同,通过改错等练习加以纠正。

三 作文中的单词拼写错误,开始阶段要注意大、小写的运用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良的书写习惯

八年级学生是发展阶段。学生们对句子结构有所了解,但不是很透彻,句子结构汉语思维痕迹明显,教师要把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结构S+V+P,S+V,S+V+O,S+V+IO+DO,S+V+O+C讲透,让学生自己能遣词造句,并能检查句子是否正确。其中的S+V+P结构中文中没有,要讲清哪些动词是系动词,哪些词可以做表语,多举例子。在主谓结构中学生最易丢掉或多加be,在其他结构中的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学生又常误用be代替助动词do,平时练习多注意。同时依然要指导学生背诵好的段落、文章,进一步扩大量的积累,这时学生作文要多进行改写、仿写。仿写可以是局部的、片段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仿写能使学生写有样板,练有目的,是初学写作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改写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培养其写作能力。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改写课文里的人物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以此练习时态和主谓一致;用不同的文体改写,如:把对话、通知等改写成短文,或把短文改写成对话;也可改写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通过改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避免语言错误,为写出好的作文打好基础。

这个阶段学生常犯的错误:

1.常犯时态错误

往往是主、谓不一致,前、后不统一,整篇文章时态混乱。如Lin Tao is my friend. He like doing sports. Last week, he went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gs. They want to play soccer there.语法错误是“大错”,时态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

2.新句型增多,运用不熟常出错

如They all like flying kites. So we do. 针对某些句型反复操练,直到完全掌握。

3.掌握不了重点词的运用,造成词语误用,表达不准确

如Our teacher often encourages us learn English well. She gives us some good advices.要想减少这些错误的发生,引导学生常复习词汇,多进行造句练习。

九年级是能力提升阶段。九年级课文长了,可充分利用课文进行口、笔头作文练习,如用问题提示帮助学生概述要点:给出重点词汇来提示,进行复述、缩写等练习,这种练习可多人完成,互相补充。九年级的句式复杂,长句、复合句增多,为使学生好理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经常让学生做长短句的拆并练习,做简单句、复合句的互换,使学生熟练地运用从句,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如果能在写作中做到长句和短句相互补充,文章就会显得错落有致,语言表现力也会增强。

这阶段常犯的错误:

第一,学生喜欢用长句,但结构、用词常错。如:There are some Young Pioneers help the old man clean the room.

第二,从句运用出错。如:They often ask me when will they go to the Great Wall?

第三,某些易混句型出错。如:I have gone to Beijing many times.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范文第3篇

一、加强句子训练

要把握住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中出现的句式,由浅入深、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1.句子的训练完整性。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往往不够完整,不是少主语,就是少谓语。这项训练应随着一年级教学“句子”就进行并加强。以使学生形成完整句子的概念。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谁或者什么?后一部分说明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常引导学生辨别句子,纠正句子的错误,做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

2.造内容充实的句子。造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经常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可以口头造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敏捷、灵活的反应能力,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可让学生书面造句,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句末打上标点符号。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时,不要局限于能写完整的句子就行了,还应引导学生能造出内容充实的句子。如学生用“关心”造句,有的说:“老师关心我们。”有的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第二句就显得内容更丰富、充实。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大量造句练习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的写作能力,是作文的启蒙练习。作为作文教学起步形式的造句只有从内容入手,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造出不仅结构完整,而且内容充实的句子,才能完成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任务,为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奠定基础,减缓坡度。

3.模仿优美的句子说话。人们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这样既给了学生“拐棍”,又能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蔬菜”一课,有这样一句话:“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花,还有的吃果实。”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说话顺序,然后进行仿说练习,学生思考一会,列举了10多种内容的句子。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说话能力。

二、说话、写话训练

说话与写话训练,以往以低年级教学中重视不够,起步较晚。大纲规定作文能力“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说是写的基础,写又是命题作文的前提,所以必须下功夫,从一年级就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

1.看图说话是低年级儿童说话训练的基本形式,要认真教好。教材中训练形式多种多样,不同训练形式,有不同的训练侧重点。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训练的目的要求,安排好训练的步骤。有些说话、写话课,教师不但要注意备好课,甚至要写好例文,设计好板书词语,这样做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可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好看图说话,还应进一步教会学生独立看图的方法。观察是看图说话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是不可能把图意看明白,说清楚,说连贯的。细致,就是对画面上所表现的时间、地点、每个人物的动作、神情以及画面色彩等都要全面观察;准确,就是分清主次,辨认哪些人物、景物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抓顺序,就是对画面上的多个景物能够有层次地观察,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这是训练儿童说连贯话、说完整话的主要条件。

2.增设“说话课”,给学生多说话、多动笔的机会。我们从一年级起,每周设两节说话课,从多方面选择话题。如观察植物、动物实物;还有整理短文,读范文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并让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写下来,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

3.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一进入写话训练,不但要学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还要求学生写得有顺序,有一定的内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曾组织学生慰问老干部、春游、做游戏、大扫除、参加运动会等一些活动。事先都布置学生仔细观察,事后根据老师要求先说后写。例如:在一次接力赛活动时,活动前,老师先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

(1)什么时间谁带领大家在什么地方进行接力比赛?

(2)赛前老师和同学分别做哪些准备工作?

(3)赛中参加比赛的同学是怎样跑的?观众反应怎样?

(4)比赛结果怎样?大家的心情如何?

然后,根据以上要求分别让几个同学练说,让他们讨论,后又让他们写下来,有一半的学生能写出200多字的短文。

为了使学生增加练习写话的机会,我们还启发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观察到的以及印象深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鼓励他们坚持每日写一句话,给外地亲属写信、写日记、办班内板报等。

我们认为在低年级进行形式多样的,适应儿童特点的说话、写话训练,不仅能做到识字教学和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而且对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也是有益的。

三、讲读课文,体现读写结合

在教学改革中,注意课堂上精心设计最佳问题进行阅读教学,并且切合实际地把握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读写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步提高。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45―01

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属于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所以作文训练重在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现象的能力。这阶段的语言发展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训练的重点要求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能看图准确表达画面的意思;书面语言训练的重点要求是,能准确运用所学词语造句,能根据画面简洁、准确地表达画面的主要内容。那么,低年级的作文训练究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便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

1.造句。这一训练主要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每课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在学生认读的同时,可让学生口头组词,并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每一课里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则要求学生书写时组词、写话,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这时候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说出(或写出)一个简单、通顺的句子就要给予肯定,对组词、写话或说话多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以便调动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

2.扩句。扩句的训练主要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如果学生能一次说出或写出较为具体、生动的句子,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写的句子不够具体,这时候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引导。一方面教师可结合书中的例句引导学生,把话写(或说)具体;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串句。串句是在造句、扩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的训练,要求学生先将一课中所学的生字分别组词,然后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一训练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所以一般在二年级进行。

4.仿写。仿写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条主要途径。在学生学完一首儿歌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形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如,在学习完《水乡歌》一文后,笔者让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进行仿写,有学生想到西北地区的山多,所以他就这样写:我的家乡什么多/山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这样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表达,又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5.看图说(写)话。看图说(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训练可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低年级的课文基本都配有插图,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然后让学生说说(或写写)图中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读课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注意。这样长期的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低年级作文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从说到写。教师千万不可急于求成,让学生一开始就进行写话的训练,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相当丰富,好多话他们可以说出来,但是受识字量的限制不一定能写出来。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以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增加写的训练。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语教学“把”字句语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把”字句。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很多教师都觉得很难给留学生讲明白“把”字句。针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把”字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把”字句?教材里没有清楚的阐释。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留学生所造出的“把”字句,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要解释明白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把”字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一)很多教材给“把”字句下的定义是: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充当状语的动词谓语句叫“把”字句。这个定义侧重的是形式上的要求,并没有抓住“把”字句的实质意义。多年来,语言学家对“把”字句意义的研究是多种多样的,有“致使说”“位移说”“提宾说”等等,它们确也都能从某一方面概括出“把”字句的意义,但是针对初级阶段留学生(学习汉语一年以内)的教学,应该确立一种核心的能够准确概括“把”字句全部意义,且易于为留学生所掌握的语义表达。

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初级汉语课本》(第一册),“把”字句出现在第四十四课和四十六课,例句是:

(1)他们把车票交给列车员。

(2)您把箱子放到卧铺下边儿。

教材的解释为:这一句型强调某一确指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

(3)我把扣子扣好。

(4)您把照相机拿出来。

教材的解释为:这个句型强调的是某个确知事物的状态因动作而发生了变化。

更复杂些的句子:

(5)打铃,是把什么东西打出声来。

(6)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山搬走了。

现有的教材只是按句型来说明“把”字句的作用,没有给出“把”字句的确切定义,尽管如此,我们却可以总结出这类句子的共同特性是“主动处置”。

“他们”是主动的,怎样处置车票呢,把车票交给列车员。

“我”是主动的,怎样处置扣子呢,把扣子扣好。

“两个神仙”虽然是上帝派来的,但他们在搬山的过程中也是主动的,处置结果为“把山搬走了”。

笔者认为,教材没有给出明确定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把”字句还有很多的特殊句式。例如:

(7)小红听了,不觉把脸一红。

(8)偏偏把凤丫头病了。

(9)怎么忽然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

(10)薄暮的寒春把她警觉,才知道迷迷糊糊地已到寓处。(钱钟书《纪念》)

这些句子不能用“主动处置”来解释,因为处置是主动的、积极的,而这些句子“把”的宾语的变化不是主体有意识地造成的,这类句子的语义与真实世界是不一致的,是非典型的“把”字句,应该理解为一种修辞方法,不应属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的范畴。

(二)郑杰先生在《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综述》中,谈到目前“把”字句研究遇到的问题:自王力先生(1943年)提出“处置说”之后,“处置说”没能延续下来,中间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空白时期。由于语义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没有一定的形式化标志,对于“把”字句的语义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没能达成共识,许多基本问题都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如“把”字句表达什么含义?使用“把”字句的条件和作用是什么?“把”字句转换成其它句式之后,语义上有什么改变?笔者觉得:王力先生的“处置说”开创了“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先河,“把”字句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主动处置”。“把”字句是主动句,是主语主观愿望积极要做的事情,而它的动词就是要体现出具处置意义的动作和产生的影响及结果。关于“把”字句的基本问题,都可在“主动处置”说的框架下得到解释,要处置就要主动,要处置就要有动词性强的动词,要处置整个句式就要体现出动作的进行义,要处置就要有处置的结果。

(三)语义在“把”字句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7)我们把晚饭吃在黑石礁酒楼。

(8)我们把衣服晒在阳台上。

当学生依照老师的讲解,用含有动词性强的动词造出了上述两个正误迥异的句子时,两个句子同样是S+“把”+宾语+动词+处所词。同样的句式,同样性质的动词,为什么一个正确一个错误呢?可以这样说,在以往的“把”字句研究中,语法方面的研究一直贯穿始终,这样的研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原因在于语法结构形式的研究忽略了深层结构的语义依托,只注重形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在教学中,只用句式套用“把”字句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说“把”字句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处置和影响某人或某事,这种处置和影响往往使“把”的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结果,要有结果。把衣服晒在阳台上,其结果就是晒干了衣服,使洗衣服的人得以再穿,而把晚饭吃在了黑石礁酒楼,句子没有表达出某种变化和结果,表达不出是“吃饱了”或者“吃光了”这种语义,所以这类句子是不符合“把”字句的语义要求的,是错误的。这类句子的辨析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由此,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是内容决定形式,不能机械地照搬句式。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只注重形式上的正确与否,语义上的正确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一种语法形式的研究都离不开其语义的支撑,目前,国外语言学界已将语义研究作为攻克语言问题的重点和基础,并在语法研究上存在从句式结构研究转向语义研究的趋势,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语义问题会再次成为研究的焦点而倍受关注。

(四)“把”字句与“着、了、过”

有些留学生在学习了“把”字句之后,会造出“我们把韩国咖啡喝着”“他把这个问题想过”“他们把山东曲阜去过”这样的句子,这就涉及到“把”字句与时态助词“着、了、过”的问题。中国人仅凭语感就知道这样的句子是不成立的,但对留学生怎样解释呢?第一,“把”字句是表达主语对某种确指事物的主动处置,这种处置是要有结果的,因此时态助词“了”可以参加到语义比较简单的“把”字句中,例如:“我把可乐喝了”“他把孩子打了”。助词“着”放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的持续(已经开始,尚未结束),动作还没有最后的结果,因此不适用于“把”字句中。“过”表示曾经发生某事或曾经经历某事,与助词“了”不同,助词“过”虽然也紧跟在动词之后,但它跟这个动作的发生是没有紧密联系的,它们的结合是很松散的,更不能表达出处置的结果,因此它是不适用于“把”字句的。第二,因为“把”字句中的动词和它后面的补充成分合在一起,是在叙述对“把”后宾语的处置,这个句式是在进行中的,比如“他们把花盆搬到了外面”“您把照相机拿出来”,主语+“把”+确指成分+动词+表示结果的补语成分,这些成分合在一起,是在叙述一件事情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方向性的。而“过”表示的是曾经有过某种经历,表达的是某种动作状态已经成为过去,因此,动词+“过”所表达的是与“把”字句的语义格格不入的。

二、“把”字句的语用问题

(一)留学生明白了“把”字句的意义后,还存在着一个运用的问题。与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有时出现“把”字句泛化现象相反,初级阶段留学生避用“把”字句是十分明显和普遍的。

笔者曾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关于“把”字句使用情况的问题是:你经常说“把”字句吗?你经常说(不说)的原因是什么?半年组43名留学生中有41人回答“不经常说‘把’字句”,原因分别是“不习惯、很难、想不到、不会用”等等;一年组的47名留学生中,回答“不经常使用”者为42人,回答“最近开始经常使用”者为3人,回答“经常使用”者为2人。不经常使用的原因分别为“比较难、不太好用、不必要、可以用最简单的句子说、不知道自己说的正解不正确、可以用别的句子说”,而回答经常使用“把”字句的原因为“能自然使用”。

笔者曾经当面询问学习汉语8个月左右的两名留学生,其中一位说:“我大概不用,我可以用简单的句子说,用‘把’字句的时候感觉难”。另一位学生说,“我一般不用,因为自己用‘把’字句的时候,后面的句子想一想的时候用太多的时间,太麻烦”。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看出,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留学生普遍存在着“把”字句使用不足,甚至回避使用的情况。

(二)“把”字句的引导机制

笔者每次讲解“把”字句时,都会设置这样一个语境:金太善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还和同学打架,所以老师给他的爸爸打电话,爸爸对金大善很生气。金太善回家怎么样呢?“爸爸把金太善打了一顿”。上述语境必须使用“把”字句,只有使用“把”字句,才能充分地表达出爸爸要教训儿子的意愿。爸爸的行为是主动的,有着强烈的主观愿望,这时候,必须用“把”字句表述。

在学习“把”字句阶段,我们应设计一些必用“把”字句的语境条件,强化留学生说“把”字句的意识,通过培养语感,增强自觉运用“把”字句的能力。

1.“把”字句是用于某种目的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可做以下练习:提示目的,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如有客人要来,主人怎么办?把屋子打扫干净。

不要忘了电话号码。把它记在本子上。

教室人多,空气不太好。把门窗打开。

要考试了。把课文复习一遍。

2.“把”字句是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安排处置,可做以下练习:

以某人或某事物为话题,提出处置意见。

1)新同学来了,怎么安排?

把他们送到留学生公寓。

把课程表告诉他们。

把他们带到教学楼去。

2)学院要开晚会,怎么准备?

把会场打扫干净,把桌子抬出去。

把饮料和水果准备好。

把麦克放在桌子上。

结合句式意义和语境进行“把”字句教学才会使留学生印象深刻,进而达到自然运用的水平。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年级组的两名留学生,叙述自己经常说“把”字句的缘由,一名学生是因为看一部电视剧,电视剧里经常出现“把”字句,所以她也不由自主地开始说起“把”字句;另一名学生叙述自己因为一年来经常搬家,总是听帮助自己的中国朋友说“把”字句,受中国朋友影响,她也模仿着说“把”字句,这样就慢慢地自然地运用起“把”字句了。由此可见,语境对语言的学习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为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语言环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