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60年)探访新疆兵团最早设立和最新设立的两个团场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张鸿墀 潘莹 蔡国栋) 1950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的喀什三角洲一片芦苇丛生、沼泽遍地的地方,开创“军垦第一犁”光辉业绩的41团在此成立,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的第一个军垦团场。
200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且末县与民丰县之间一个名叫苏塘的地方,这个在世人眼里连鸟兽都不愿停留的荒原之地,兵团人在这里兴修水利、开荒植树造田,仅用5年时间,昔日茫茫的沙海建成了数十万亩“绿色方舟”——38团。这是兵团最年轻的团场。
新疆兵团一共辖14个师、176个团场。团场是兵团实施开发建设的中坚力量。
64岁,比兵团成立还早的41团
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等率人实地踏勘,决定在喀什疏勒县郊区开荒造地,建立一个军垦农场。1950年和1951年,二军教导团和政治部联络部先后进驻,开创了“军垦第一犁”的光辉业绩。这比新疆兵团成立的时间还早了4年。
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这里曾经是喀什提督马福兴为其夫人修建的“马家花园”,1924年“马家花园”被焚于炮火之中。此后,“马家花园”荒废成为疏勒驻军的养马场。
1950年起,由部队官兵、支边青年、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国家分配的干部们组成的屯垦大军,在茫茫的沼泽、荒原中,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创业之战。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农业连队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草湖原野上,学校、医院等设施相继落成,形成一个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新型军垦小镇——草湖镇。现在的41团,隶属兵团第三师,距喀什市23公里,正成为喀什当地百姓的“后花园” 。
而且,由于41团所处便利位置,正在建设的重要工业园区,已经吸引一些知名企业入驻,为这个曾经以种植业为支柱的41团带来新的经济活力。
6岁,兵团最年轻的38团
在世人眼里荒凉得连鸟兽都不愿停留的戈壁滩,只有一个道班、5户人家、几座被风沙侵蚀得破败不堪的平房——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且末县与民丰县之间的苏塘兵团名字,2008年9月起,新疆兵团第二师38团在这里开犁建设。
如今6年时间过去,团部外围,新疆杨、沙枣树、梭梭林排成道道防护林;团场道路两侧,法国梧桐、丁香、紫叶小檗绿荫成行;新开垦的土地上遍地是职工承包的枣园……
步入38团居民生活区,根本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难生的沙漠:近百栋规划整齐、外观美观的居民楼掩映在团场防护绿化林带中;相距不远,是初具规模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团场已然形成。职工群众全部住进楼房,用上了天然气。
目前,全团种植农田防护林1.5万亩,国家公益林25850亩,各类树木600余万株,绿化率达90%以上,完成了其他团场10年才能实现的造林绿化任务,初步建立起团场生态保护体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构筑起一道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
兵团精神一脉传承
86岁的谢道生老人和他81岁的老伴高秀琴是41团的老职工。如今他们住在41团中心、由广东援助修造的楼房里安享晚年。
“啥苦没吃过?1955年,那时开荒,地里碱大,也没有啥保护,脚都泡在碱水里,脚后跟都是裂的口子。晚上,自己拿针线把伤口缝起来,第二天还下地干活!”谢道生说话的时候神态自若兵团名字,仿佛缝的只是个裤筒一样。
“从住地窝子(地上挖坑后盖上木板棚子)、住苇子房(芦苇糊上泥巴的墙壁盖上棚子)、住砖房,现在我们都住楼房了,用着天然气,我们老两口月工资8000多元。以前是没钱花,现在是钱花不掉。”“只要想干、敢干、会干,在咱们兵团没有啥不能实现的。”谢道生介绍说。
因为这里气候极度干旱,大风、沙尘暴、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频发,38团人是用“一碗饭,半碗沙”形容当时风沙肆虐、自然环境恶劣。
38团初建时,兵团第二师抽调2万余人参加38团开发建设“大会战”。建设者们居住在临时挖出的地窝子里,艰辛付出超出常人想象,风沙说来就来,一下子昏天暗地,几步之外是谁根本看不清。收工的时候,干部集合大家没法认人,只能喊名字。6年过去,苦尽甘来,不毛之地变“美好家园”。
“无论在哪个团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老一代兵团人传承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这是我们兵团事业发展的基石。”王亚军,38团的建设者之一,38团首批招录的大学生如是说。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原耽小说里超级温柔的神仙句子汇总四十句
- 下一篇: 愿疫情散去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