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投稿

《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出版

时间:2022-10-06 | 作者:佚名 | 阅读:

4月4日,义乌诗词爱好者小骆看到新近出版的《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描写自己家乡的相关“村景诗”,感受先人对故土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一书由义乌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汇编,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国书店发行。该书共收录了义乌33个姓氏71部宗谱及2部县志所载的77组625首山水村景诗词。按“村景诗”所吟内容,以当前义乌镇(街)区域析分,为佛堂镇16组、苏溪镇2组、上溪镇7组、大陈镇1组、义亭镇7组、赤岸镇7组、稠城街道8组、福田街道2组、江东街道3组、稠江街道5组、北苑街道5组、后宅街道2组、廿三里街道6组、城西街道6组。

“书中的625首‘村景诗’,是专家们从义乌历代各氏族宗谱记载的山水村景诗词中精选出来的,是先人在建设和美乡邦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文化现象,非常值得后人去细细品读和认真研究。”义乌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朱庆平认为,汇编出版《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一书,不仅可以让沉淀于史册中的珍珠再放迷人的光芒,而且为义乌市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和文化大市建设,增添了丰厚隽永的历史素材。

朱庆平指着“莲塘八景诗”其中一首《莲塘盛景》说,“方塘一鉴静无波,出水亭亭万柄荷。夹岸人家香里住,风清月白兴如何?”短短两句话就把莲塘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叹服。“莲塘八景诗”录自《莲塘朱氏宗谱》,作者朱质(字仲文),是南宋时义乌赤岸溪西村人,其后裔居义北莲塘。朱质于绍熙四年进士,任侍左郞官。

据了解,诗中的“莲塘”,在今义乌市北苑街道稠山社区,现已辟为莲塘公园。据清康熙十六年《莲塘故址记》记载,“乌邑之北,陆行五里许,有屋渠然,临于到左,芳塘绕户……中植瑞莲,开时郁郁纷纷,香闻极百步,因名其地曰‘莲塘’,盖志胜也”,古时莲塘水域面积较大,据义乌旧志记载“莲塘,在十三都,计五十八亩”。诗中的“方塘”就是莲塘,南宋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句。

据《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一书的编注者王春平介绍,两宋以前,家谱多为官修,两宋时期家谱功能由“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功能,编修方式由官修转变为私修。从此,家谱开始走入民间,内容也更为丰富。受府县志的影响,民间修的家谱中也出现了吟咏家乡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四景诗”“六景诗”“八景诗”“十景诗”山水诗词,并渐次成为一种潮流,似乎家谱中如果没有“八景诗”之类的,就显示不出你这个家族的“风雅”。到了民国,“八景”“十景”文化发展到了极致。各地续修宗谱时,大都刊有“八景”“十景”,至少也是“四景”“六景”,其流布之广,令人惊叹。

“‘四景诗’‘六景诗’‘八景诗’,这些描写乡村景致的诗,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正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表现。”王春平认为,爱国,首先从爱家乡开始。无论是远在天边的城堡楼阁、名山奇石,抑或是近在眼前的赋我以歌思、予我以乡愁的青山秀水,都是中华文明的缩影,都是生我养我的乐土,都是我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通道。一个人,如果不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如果对生活没有满腔的热忱,岂能写出见景生情的“四景诗”“六景诗”“八景诗”吗?“余族八景虽逊海内奇观,而林峦川沼,鱼鸟烟云,莫不吐奇献巧,环绕于数里之内。花朝雪夜山水诗词,牧唱渔歌,动人兴致正复不浅。”“今祖侄几人,即八景旧题,各拈八咏,虽初谐音律,未足名家,然观其即景生情,流连往复,亦可谓不忘世泽者矣。”先人的这种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之爱、对故里山水的感恩之情,是值得大力提倡和弘扬的。

义乌从两宋开始,人口从北方或邻近地区迁入逐步增多。明代,人口的姓氏构成和聚落已经基本定型,先人为建设美丽富饶的义乌做了不懈的努力,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描写了灿烂的文化,这在《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选录的625首“村景诗”里可以深深感受到。有些村景迄今犹存,通过先人的诗歌,可以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无穷魅力。有的虽已不存,但通过先人的描述,可以勾起人们对祖先生存家园的无尽遐想。它们都是义乌乡土的记忆、美丽家园的赞歌,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