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投稿

年轻人择业观念转变,职业教育的终局在哪里?

时间:2022-10-05 | 作者:佚名 | 阅读:

"

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屡攀升,疫情影响下众多企业纷纷裁员,人才的供需不匹配问题愈发凸显,整个就业市场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就业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之下,许多毕业生对待择业问题迷茫无措,更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自由职业、慢就业等方式缓解自身就业压力。

就业供需矛盾常态化,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职业教育如何成为一门「必修课」?职教如何与就业紧密携手,搭建从育人到就业的闭环?产教融合有哪些新模式可以协同育人?正值职业教育存量博弈时代,哪些细分赛道风头最旺、最有潜力?

一起来听听达内教育 CEO 孙滢、环球网校/环球青藤 CEO 伊贵业、多鲸资本合伙人孟庆军以及声网职业教育负责人邰伦裕怎么说。

职业教育价值探析,终身教育和就业导向

今年中国有超过 1000 万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受到疫情影响,大家扎堆涌向体制内工作,「考公热」反映出这一代年轻人的择业标准更偏向于稳定。在择业、就业难困境下,职业教育将发挥出什么样的价值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伊贵业提到了经济周期,中国经济每 20 年为一个经济周期,在 2019 年前,以中国的房地产城镇化和科技革命中的互联网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而在 2019 年之后,受疫情影响,经济周期运转加快,未来 20 年的就业趋势则是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方向。因此他建议毕业生在择业方向上不仅要寻找传统行业的机会,更要学会抓住新兴产业的机会。考编固然不是一个坏选择,但从社会经济发展和趋势上来看,个人的价值实现也尤为重要。同时在这个时代,先就业再择业也不失为一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好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价值便体现出来。毕业生在第一份工作中学习到的技能和积累到的经验必将受益终生。而对于职业教育机构而言,积跬步而致千里,秉持终身教育理念布局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有益处。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2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 1193 万人,比去年增加 115 万人。自 2019 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 4 年突破千万大关。孙滢认为,毕业人数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存在持续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她提出,无论是从人才培养、学历教育的角度,还是校企合作、人才输送这一环节,职业教育应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就业的结果为检验标准。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适应性的持续提升,可以在不同维度、不同定位的企业中发挥作用。

孙滢提出满足学习者的诉求和需求是企业的责任,而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在两个维度帮助学生进行价值提升。一方面是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企业从人才培养的周期成本和效率等方面来考虑,他们希望人才具备一定的经验。这种经验既可以在实际工作当中积累,还可以在短期内积累的项目进行提升,具备知识技术、实践能力及工作经验「三合一」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是职业素养和职场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机构不仅是为了助力其获得满意的工作,更需要为其提供一个一至三年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教育观念,因此职业发展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教育市场趋向良性竞争,转型职教

还需突破鸿沟

如今大批机构转型职业教育,各路玩家不断入局,市场竞争激烈。职业教育如何找准方向?又将如何应对竞争?

不同于 K12 的产品服务逻辑,成人职业教育在产品的定位、服务的交付和用户的核心诉求以及价值呈现的差异等方面都与K12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获客层面,成人职业教育的需求离散,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获客能力与资源协调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因此孙滢建议,如果教育机构要进入该领域,需要明确锁定具体的细分品类,储备资源与实力,否则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

具体分析来看,伊贵业将转型难度总结为三个方面,培训内容难度、获客难度和跨界人才培养的难度。第一,培训内容难度高,K12从商业角度来看更容易实现好的投入产出,可以用比较集中的产品投入,去获得一个比较大的商业空间。从成人职业培训来看,难度则更大。第一是课程品类多样,以建造师的培训为例,数目甚至高达11门课程;第二是存量的学员有限,具体到建造师考试,一年的考生量大概只有 300 万;第三是可投入的费用远低于K12群体。尽管建造师已经算是有钱的群体,但是他们花在自己身上的客单价要比孩子少;第四是无复购,可持续性差。成人用户的学习周期在平台上平均是在 2 年~3 年,考试成功后便不再有后续的复购。

第二,获客难度大。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广告营销等方面进行引流触达K12用户。而职业教育市场分散,无法通过营销进行触达。这需要职业教育机构多在用户方面进行积累。第三,跨界人才培养难度大。从 K12 来看,事实上只要是今天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都具有相关的专业度。但是今天在成人的任何一个赛道上,如果想要获得一个跨界人才,需要对行业有较深的学习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的跨界人才。而这通常需要三年以上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总体来看,邰伦裕认为,即便竞争激烈,但整体教育市场仍趋向良性竞争,总体来看教育对互动的需求只增不减。根据所接触到的职业教育客户的反应,声网将录播课程改成直播加互动的课程服务内容,让学生上课体验得到提高。其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迭代线下的教学点,在原有的线下的方式基础上增加线上直播互动的模式;最后聘请优秀老师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他认为,企业需要在两个方面坚持:第一个是让学员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教学指导;第二个方向是积极谋求更有效率的运营方式。

人才供需不匹配,

产教融合难点如何突破?

提高青年就业率的关键法门,在于布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不仅意味着需要满足本企业和所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就业需求,更多的还是向社会全方位输送人才,承担起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对于人才供需不匹配问题,职业教育机构又如何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锁定自身的发展方向?

针对这个问题,伊贵业提到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学生在学校里更多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基于此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高效实用地让学生掌握技能。例如,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钻研或者科研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比如让学生在企业参加的实训或者实习中,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深的了解,以至于没有和社会脱节,同时跟上科技、产业的发展。这其中就需要职业教育机构来进行对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环球网校作为社会化的培训机构,定位于职业学校教育的补充。他认为,职业学校需要抓好职业素养培训,培训机构则就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尤其是实训技能培训。也就是说,企业要扮演好一个导入角色。

在校企合作方面,孙滢表示,达内教育可以为服务高校提供与有大量招聘需求的企业进行对接,为高校人才提供了便捷的求职通道。在企业招聘方面,达内组织专场招聘会为企业输送对口人才,让人才供需一致发展。在人才服务方面,达内为学生提供陪伴和引导服务,帮助其进行长期职业规划,同时给予敏捷的对接需求,让求职更加高效。

如何做到协同育人、让产教真正融合是一个难点。当下学校资源、政策方面的加持已经给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学校来看,学校里有共建学科、共建实验室等创新合作的平台,这些都是企业可以带到学校的资源。学校在这个维度上可以不停地发展和升级自己的办学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体系的设计,可以使得企业在技术实战、老师、硬件平台的引入方面更加充分,以便支持学生在学校期间三年或四年的培养过程。

从政策层面,如政府支持产教融合的政策。比如在联合办学和联合培养方面,在规范和监管的基础之上还会提供相关的政府补贴。如果政府在这个维度发挥一定的作用,会很好地带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从企业的这个维度,需要将产业技术、实战老师的力量,还有产业实践经验带到学校的学科实验室和专业建设里。

最后,三位也提到了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第一是坚持低成本策略,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第二是坚持差异化策略,做到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孙滢则强调企业需要关注自身的「健康度」,一个是正向的经营现金流,另一个是相关财务的盈利。前者的关键在数字化升级,后者能够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和产业链深度教育观念,持续打造产品竞争力。

来源 | 多鲸(2022-09-27)

声明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