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让你生气?
今早爆发了河东狮吼,起因是娃醒来的时间比预期早了很多,一醒来就喊“妈妈,妈妈”。我当时睡得正香,猛然被吵醒,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就冲他吼了。
起先他觉得委屈,“哼,妈妈,你太凶猛了。”后来见我脸色没有好转,开始眼泪巴巴地说“妈妈,对不起,你可以原谅我吗?”
瞬间,无比内疚。之前已熟练掌握的“情绪ABC理论”,在那一瞬被忘到九霄云外了。
“情绪ABC理论”:A代表发生的事件,B 代表我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C代表造成的后果。该理论认为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真正令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C是A的直接后果。惯常的表达是“我生气是因为你/ta干啥干啥了。”
案例1,A事件:孩子不好好听讲,三心二意。C 后果是你很生气,冲他吼叫。但是认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孩子学习不好父母都会生气呢?不一定吧,有没有父母说没关系,他只要身体好就行,有这样的父母吧。那到底是什么使得你的情绪压力很大呢?其实是B,也就是你对孩子成绩的看法,即你认为孩子应该学习好。
案例2:A. 老公下班回来葛优躺,游戏党。 C. 你觉得不公平,很气恼。此时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B)是这样的:我怎么嫁给他这种懒人,啥都指望不上。
案例3:A. 领导把你叫过去,不听你的任何解释形容生气,训了你一顿。C. 你情绪低落形容生气,对领导,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此时你的内心活动(B)很可能是这样的:什么人呀真是的,没有一点耐心听我说,我还不愿意伺候呢。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试图通过改变A 来改变C. 觉得老公不好就改造老公,孩子不听话就骂一顿,老板不好就换工作,被别人别了车子就非要再别回去等等。可是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其实不然,改变C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改变B (对A事件的看法)。当你静静地体会自己,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你生气了,接下来,你就能了解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
案例2中,根据“我怎么嫁给他这种懒人,啥都指望不上”这种想法,体会自己的需要:我需要老公跟我一起分担家务。转而再向老公表达你的需要。这时你的话可能就变成了:“老公,要洗衣服,做饭,拖地,还要取快递,我俩分一下工呗。”
案例3中,“B: 什么人呀真是的,没有一点耐心听我说,我还不愿意伺候呢”的想法透露出你的需要:“我需要尊重,我希望领导能有耐心听我把话说完。” 知道自己的需要了,你可能会跟领导发一封邮件或微信,真诚直接表达你的需要。而不是对领导产生敌意,对待工作消极。
总结一下: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在那一刻,我们内心的想法,根据想法来体会自己的需要。所以希望我们能学会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当你注意力在“我的需要”时,接下来表达感受,直接说出真实的需要就好。
当你觉得愤怒时,不妨按以下步骤试试: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不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并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
回到早上的小风波,如果我当时说的是“宝贝,你醒啦。妈妈昨晚睡得晚,还想再睡一会会,你可以保持安静让妈妈再睡一会吗?”,说不定开启这一天的就不是鸡飞狗跳啦。
- 上一篇: 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 下一篇: 【舌尖上的西餐】西餐上菜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