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人容易享受子女的孝顺?
一
一个亲戚孝敬老人,其母长寿,去世时已年逾百岁,可以说是寿终正寝,家里为她老人家平平和和地办理了喜丧。
亲属没有哭哭啼啼的,多是在怀念老人家的好,没有一丝惋惜,反倒是祝福老人一路走好,内心也都比较安定。
后来这亲戚时不时就回忆母亲的好,说母亲是最有智慧的老者。
我很好奇,就细问为什么。
他说,母亲对儿媳比对女儿还亲。
老太太在世时,女儿一回娘家来,她就把女儿轰走,不让来,说女儿嫁人了,是婆家的人,该去伺候公婆,少回来。还当着儿媳的面对女儿说,儿媳妇才是自家人,才是亲人。
当时女儿听了不理解,果然很少回家了。
然而老太太去世后,子女们再重聚回忆母亲时才都明白其用意。
儿媳妇看婆婆把自己当亲人,待自己比待亲生女儿都好,自然会尽心尽力照顾婆婆的。
如果婆婆只视女儿为亲人去排斥儿媳,挑剔儿媳这个那个毛病的话,那儿媳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照顾老人,家里一定会弄得鸡飞狗跳。
仔细一想,老人家真的认为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就不是自家人了吗?
恰恰相反,老人知道后半生要跟儿子过,要依靠儿子和儿媳来照顾,让人家付出劳力,就要让人家心甘情愿才好。这或许是一种感情贿赂,但效果就是让大家都舒心。儿媳妇伺候好了婆婆,嫁出去的女儿才能安安心心过生活,省去不少麻烦,大家都和睦,何乐而不为?
结果就是,老人安稳地被照顾了许多年,和儿媳的感情如同亲母女一样没有隔阂,最后无疾善终,平静过世,完满地走过了余生。
直到去世多年后,亲戚们每每想起老人家都感怀她的好,并由衷产生敬佩。
如此说,智慧的老人才能过好下半生。
二
一对老夫妻邻居,均是某大学教授,已退休。
他们是40后人士,却早早实行计划生育,只养育了一个女儿。
他们的观点是,一个孩子就够了,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当女儿成年后,父亲就郑重其事地说,你要结婚就搬出去,不要和我们一起住。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不要互相干扰。而且也明确说明,不会为女儿出钱买房子,有能力就自己买,买不了就去租。
结果,女儿结婚时,果断地搬出去,而且是租房住,后来依靠自己能力买了房。
由于女儿从小培养了独立性,所以生完孩子也没有让父母带,免去了父母的劳累。
而这对老夫妻便得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研究,或者没事就出国旅行,享受生活。
他们都各自相安,女儿没有给父母舔麻烦,父母也没有插手女儿的生活,大家依然保持平静而温馨的状态,互不相欠,互不纠结,只有满心的祝福。
三
还是一位老邻居,我叫她牛大姨。
真是人如其名,一辈子竟给人当牛做马了。
牛大姨娘家的老房子拆迁分得了15万,然而这笔钱却造就了她日后的不幸。
她把钱直接给二儿子拿去买房子做首付(十多年前的事,当时房子还不算太贵)。
二儿子也没考虑就直接拿钱贷款买了房。
大儿子看在眼里就眼红,开始怨恨母亲,嫉妒弟弟。
牛大姨这么做是因为大儿子跟自己住,并且大儿的工资低,不如二儿子能干,所以大儿申请贷款比较渺茫,二儿子贷款就比较容易了。
就这样,因为父母的住房紧张,再加上大儿子已经结婚,二儿子必然要搬出去,他买房单过是理所当然了。
但大儿子不这样看,一直怀恨着兄弟和母亲。所以他生下女儿就一股脑推给牛大姨去带。
并且大儿一家三口连吃带住等各种开销都由母亲买单,牛大姨是苦不堪言。
牛大姨本不富裕,要命的是不但受累,还因带不好孩子而遭儿子埋怨,心里更抑郁。
不久,老二也结婚了,很快也生了儿子。
因还要还房贷,老二小夫妻俩必须都出去工作,所以小孩也推给母亲带了。
结果老大又因为牛大姨带了老二的儿子又开始嫉妒,闹得家庭不和。
时间一久,牛大姨承受不住,生病住院,检查出来时已是癌症晚期,当时才66岁。
然而照顾母亲的事,老大甩手不管,只有老二帮忙。可老二是养家主力,不能总请假,父亲身体也不好,还总爱发脾气,也不顶用,对牛大姨就照顾不周。
到了要做手术时,兄弟俩竟凑不出一点钱来。最终牛大姨是干熬着痛苦而死。
她去世没多久,我们就见她大儿子买了十一万的车。邻居们对此也只能呵呵了。
如果时间能倒流,生命可以重来的话,当初的15万要是平分给兄弟俩,结局会如何?
会不会大儿子没那么多嫉恨,兄弟也不会反目成仇,老人家也不至于受累不讨好,混到这种残境呀?
四
我姥姥。
一个脾气古怪透顶的老人。
其实四个子女都很孝顺,可姥姥就是怨气太重,埋怨丈夫,埋怨子女,子女本来好,却总不满,挑剔儿女这样那样不好,一到过年过节就犯脾气,是坏气氛的制造者。
十几年前,姥姥得肺炎住院,子女轮流照看,没有怠慢的,病友看了都很羡慕我姥姥。
可姥姥不满足,享受不到。住院了还在生怨气,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哪怕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能引起她怀疑,是不是谁要害她。
其实没人那样做,是她自己太过敏感导致的。
这是典型的客观上有子女供养,子女孝顺的条件,但她主观却享受不到,能算子女的错,是子女不孝吗?
五
我姥姥的一位病友。
她在姥姥的对面,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
这位老人是友谊医院的第一代护士,一辈子没结婚,没子女,但精神头很好,不像90岁的,脸上很有光泽。
老奶奶得的是普通感冒,因年岁大了,院方才照顾她让住院观察两天。
精神好的时候,老人家就看报纸、看书,从不无聊或发呆。
聊天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老奶奶一直住在医院宿舍里,因无子女,平时都是由年轻护士照看。
那些护士对老人非常尊敬,服侍很周到,也很愿意与她老人家聊天。
听一位护士说,老人家经常上网浏览信息,还会打字写文章,那时网络才刚兴起,我们这些晚辈都暗暗惊叹,这么大年岁,还保持旺盛的学习力,难得啊!
我并没有从这位老护士身上看到因为没有子女而有过一丝的哀伤情绪,反倒是精神饱满,积极阳光,更受尽了众人敬仰。
身边的年轻护士,没有人去嫌弃她,反而都愿意向她请教。
这样的老人,尽管没有亲生子女在身边,却得到了更多的照顾和拥戴,是一种怎样的福气。
六
为什么很多有子女的人却享受不到这种福气,有没有问过是自己出了问题。
我妈跟我说过,你越想贪图跟我要什么,我越不想给,你不要的时候,我才会主动给。
我小姨也说过,为什么她愿意给我花钱。
她说我什么都不要,她反而愿意给我钱花。相反,姨夫的侄女每次去她家,看见什么好东西都张嘴要,气得小姨就把好东西拿给我用了,说不喜欢侄女总要东西。
物质,看得见的东西尚且如此,何况是感情。
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兄弟姐妹间的感情和夫妻感情都有共同点,就是必须两厢情愿。
一方一味地伸手要,另一方总是被索取,能长久和睦吗?
在向对方索要亲情的时候,为什么不先看看自己做的如何?
你以为的付出,就真的是付出?
带着功利心去付出,却向对方索要亲情,对等吗?
手里的一把沙子,抓得越紧,它就能留在手里吗?
你越追得紧,恐怕越是得不到。
不那么贪图的话,说不定会容易得到。
有句话叫有舍才有得。
舍的是什么?是自己的贪图心。
不指望别人给予什么,自己就不贪图别人。
你没有私心杂念,不功利,别人才愿意靠近你。
有太多私心,即便是子女也要嫌弃你。
所以早有老话说过了,强扭的瓜不甜。
强硬要求子女孝顺的,不说道德谴责的话,只会认为这是少智行为。
都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都有各自的不幸。
但我要改变这句话。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共同点是家庭成员都很智慧。
不幸的家庭也有共同点,总是有那么一个缺智少智的人在搅局。
而智慧的特点就是:不争、不强求、不贪,看透、看淡。
你对别人无害,不捆绑束缚别人,人家跟你在一起才舒心。
而父母的天性却造成了一个谬误,认为我生了你,你理所应当听我的指示。
可却忘记,要让一个人围在你身边,靠高压手段行得通吗?为什么不去用吸引替代高压呢?
一个人要成家立业,知道用吸引去引起异性的注意。
但是父母和子女也是两个人,而非一个人孝敬老人,也会存在喜欢或不喜欢的情况。
父母为什么不能用吸引——这个最诱人的方式去得到子女的青睐呢?
如果你的吸引力足够大,子女都巴不得围绕在你身边,那又是什么体验?
大家都是自愿聚在一起,没有谁强迫谁,又是什么感受呢?
七
有些报道说某个人如何孝顺,如何用心照顾老人等等,大家的目光都只聚焦在这位子女身上,却为何没去观察一下老人的情况,被善待的老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感情和睦只能是两厢情愿造就的,单方面付出一定达不到和睦。
之所以那个人很孝顺,正是因为老人做得好啊!
老人先付出了,同时老人也不贪图,更不去指责,反而赢得子女的尊敬,这是源于老人的智慧,如同此文第一段所说的那位百岁老人一样,是智慧地生活,从而享受到了良好的照顾。
想让自己老年生活安逸,年轻时用点心,增长智慧,不是很划算吗?
为什么总去纠结自己或埋怨别人,就是灌输了太多“应该”和“理所当然”的观念。
世上本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或是理所应当的事,一切都是因为缘才相聚。
宇宙浩瀚,唯有地球有生命,其他大部分是荒凉的无人之境,地球上有生命可谓是宇宙的一个奇特案例,难道说,生命就是应该发生,或是理所应当发生的吗?
生命的产生,况且都不能说是就应该发生,也是因为机缘巧合而有的生命,毕竟大部分星球是没有生命的。我们有生命是我们的幸运,但不代表应该有生命,没生命就是不应该。
同理,父母与子女相遇也是机缘巧合,也不是说谁就应该是谁的父母,谁应该是谁的子女。
基于在此之上的感情,就更没有理所应当这种说法了。
别人对我们好,关心我们,是我们的福气,没有得到关心,也不能说就是某某的错。
如果不把什么是常态,什么是特例,什么是幸运分清的话,那么就不会懂得珍惜、不会懂得放下,不会淡然,总因为别人应该做而没做什么引发怨气,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有内伤,其余什么都留不住。
或者说,能留得住人,但留不住心,能过好日子吗?
最后想说,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利,只是效果不同而已。
有的人喜欢过舒心日子,而有些人喜欢受虐过活。如果选择后者的话,请考虑一下身边人感受,那就算是行善了。
祝各位父母都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