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墨水小酒馆:多次辞官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实在爱喝酒
爱酒不贪杯的陶渊明
读《爱莲说》,世人只知“晋陶渊明独爱菊”,殊不知,他也好酒。陶潜常以善饮自炫,所作饮酒诗共有20首,诗前序言有所题:“余闲居寡欢,兼比夜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烛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再词无余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读者一看便知其好酒原由,不过陶虽好酒,也只不过是在酒中寻诗作乐自娱。爱酒但不酗酒,故杜甫所作《饮中八仙歌》时,也未将陶渊明列为贪杯之人。
在众多爱酒的文人中,陶渊明是位与众不同的诗人。他写饮酒,既不同于同时代诗人的饮酒作乐,也不同于后时代诗人的饮酒消愁,他的饮酒诗也并非单纯记录归隐田园的饮酒过程与饮酒现象,他的饮酒诗词中有着鲜明的饮酒精神和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得体会。
陶渊明饮酒写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关于生活的所思所感昭示于人,或深沉,或平淡,给他的杯中酒都赋予了一番真实自然、幽深细微的趣味,令人也愿意放下一切,走近他的诗酒田园。
多次辞官,只为畅饮
陶渊明的人生历程一如大多数文人那样曲折坎坷、怀才不遇。他出身于下等士族之家,曾祖陶侃曾经官至东晋的大司马,年轻的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怀揣建功立业的豪情投入乱世。
二十岁时,陶渊明便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就记载了他的出仕生涯: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此时,年轻的陶渊明为生活所迫只能出任低级的官吏职位,但他已看出官场的腐败与自己清正的节气亦不相符,不久便离职。
而短暂的居家生活后,想到自己未完成的抱负,二十九岁的陶渊明出任了江州祭酒,但这个职位依然在他仕途生涯中如昙花般短暂,没过多久,他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后来,州里又召他做主簿,陶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归去来兮,终得世外桃源
此后,隆安二年(公元398年)起,陶渊明又经历了不同的出仕和辞官,起起伏伏的仕途生活,使得陶渊明的内心非常之矛盾。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在规林被大风所阻时,写下《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就可以窥探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
行行循归路陶渊明饮酒,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隆安五年(公元401年)起至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十一月,陶陆陆续续的出仕生涯,终于在一篇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后,正式结束,解印辞官,归隐田园。
陶渊明再也不用“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了,他可以尽情地“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徘徊在仕与耕之间已有数十年,他早已看透且厌倦了官宦生活,归隐田园,自在饮酒的愿望早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了——“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看到自己的田间小屋,高兴得飞奔起来,门童在门口候着,一同进屋,斟满美酒,陶渊明终于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终于能自在豪饮了,喝墨水小酒。
陶渊明的饮酒趣事
爱酒的陶渊明和酒有着不少趣事。
为了种秫酿酒,甚至不惜因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萧统的《陶渊明传》载:“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因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他“携将酒去,载得诗归”,不愧是一代酒豪。
每逢酒熟之时,陶渊明会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
他家的小院子里,有块大石,喝醉了,就躺在其上,大石也因此得名“醉石”。
陶渊明还在九江地下埋藏了酒,被一农夫凿石发现此石盒,内有铜器,带盖,可以看出是扁平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盛满了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农夫以为此酒已不能喝,便全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满“我闲居在地,经月不灭”。 哲人饮酒,思绪万千
虽然陶渊明归隐之后,常常饮酒,自娱自乐,引出以上趣事,但实际上他饮酒时更多的情绪还是藏在了他的诗词之中。
性格刚直的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短暂的几次出仕经历更是使他愤然离开,再加上生逢乱世,时局动荡,朝代更迭,军阀杀戮,百姓受苦,让陶渊明对社会现实非常失望。
但他是一位懂哲理的诗人,他有一双洞察世事的慧眼,有一份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怀,还有一颗诗人的丰富敏感的心灵,他虽归隐,但他的诗作仍对生死、出世入世、衰荣等人生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所以,就算是他归隐后,爱酒如命,但他所饮之酒不仅包含了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更有深邃高远,耐人深思的哲理。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谈集大成作《饮酒》喝墨水小酒二十首
归隐之后陶潜所饮之酒,不仅仅是畅饮了杯中之酒,还可以说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与推杯换盏之间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二十首《饮酒》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对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二部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这两个部分看似相互分离,实则又相互交融。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陶潜在饮酒时感叹儒道的衰微近千载,人人都自私吝其情。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低头维护资金的世俗虚浮名。所以珍贵如我一般,难道不是为此生?人事苦短,快似闪电令心惊。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结庐在人境陶渊明饮酒,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盖一座住宅在世间,清静且无车马之喧哗。你要问我为何能做到如此?不外乎是心境超脱尘世之外,所以地处也显得偏了。在这样的小院里,自顾地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之间无意抬头望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加以辨之却早已忘记了言语。
《饮酒》之所以为人们口口称赞,是因为陶渊明这二十首诗,虽都与酒有关,但更多的不是只谈饮酒,而是谈其思想境界,这便是诗人变现手法的高明之处。有的虽未直接出现“酒”一类的字眼,有的也未直接描述饮酒场面,但没有一首不是都是扣着酒来写的,写的对酒的认识,写饮酒后的感受,借着饮酒吐出自己的“真言”。
陶渊明作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联系紧密。这组诗写于417年,正是东晋政权极为动荡的时刻,刘裕正在进一步加大代晋自立的进程。陶渊明此时已经归隐十二年有余,远离了政治权力的尔虞我诈,给自己营造着平静的隐居生活。然而他心中也是装着家国天下,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诗人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展望未来的生活道路,难免有许多感慨,因此,才有了这组《饮酒》。
读陶渊明,必读其《饮酒》诗组,读这组诗有如读一部经书,因为这里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晚年作出这样一组集大成的诗组,来进行对人生问题的探索,其原因不外有三。
第一,陶渊明是个知酒趣的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不同于竹林七贤“为了抗争而抗争”的狂饮烂醉,也不同于后代诗人出仕不顺借酒消愁,他饮酒饮的是一种美好的物质与精神享受。
第二,在饮酒的过程中,整个人是最放松的状态,精神可以暂时脱离现实的环境,凝神思考,也可以让人的精神兴奋,产生创作灵感。
第三,陶渊明还是个深谙生存智慧的诗人。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与腐败的官场风气等形式极其不符,所以他用饮酒作诗的表达方式,能以“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为托辞,交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将重大的问题轻松化,避免了不必要的非难与攻击迫害。
“喝墨水”传承1400多年文脉基因,千百年来诠释着华夏民族虚心好学、勤奋进取的民族精神。小酒见乾坤,壶中日月长。喝墨水品金樽岁月,不为得意须尽欢,只为每天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