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头条 > 经验攻略

究竟是“浓引淡钓”还是“淡引浓钓”?下次可别再搞错了!

时间:2023-11-14 | 作者:新语网 | 阅读:

关于打窝和作钓,咱们经常能听到一个词,那就是“浓引淡钓”。

意思是诱饵(窝料)味道要大一点,先快速把鱼引进窝,然后钓饵清淡一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把鱼钓起来。

但也有部分钓友持反对意见,更赞成“淡引浓钓”。理由是窝料味道浓,鱼即使过来了也不敢进窝,清淡的窝料鱼警惕性才小,而钓饵的味道要比窝料大一点,这样辨识度高,鱼更容易咬钩。

那么到底是“浓引淡钓”还是“淡引浓钓”呢?下面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浓引淡钓适应的鱼情

我觉得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浓淡的问题,比如分鱼情、分天气,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个并非是固定的。

首先“浓引”,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针对一些小个体的或者群体较大的鱼种,比如鲫鱼、鯝鱼等等。因为这类小体型的鱼种,对味道大的东西比较喜欢,而大鱼不太喜欢,甚至会引起警惕,主动远离。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鱼都这样,比如鲢鳙就是特例,鲢和鳙都属于滤食性鱼类,钓这两种鱼反而需要味道大一点、雾化也得好一点。

从季节上来看,冬季春季野钓我们可以用味道大一点的窝料去引鱼,因为冬春季水温低,鱼活性差,饵料的味型在水下的扩散能力也会减弱,咱们用大味型、浓度高一点的诱饵,扩散范围才会大一点,才能刺激鱼开口。

天气热,小杂鱼活跃,味道太大首先就被杂鱼感知到,当大量的杂鱼聚集在窝子里,窝料消耗很快、对作钓目标鱼也有影响。

淡引浓钓适应的鱼情

淡引浓钓我认为一般是用不到的,“淡引”很常见,比如钓大鱼、钓猾鱼、小杂鱼很多的情况下,我们的诱饵(窝料)都需要清淡一点,这样目标鱼才会进窝,才能更快的放下警惕吃饵。

但是“淡引”不一定就要“浓钓”,更多的时候是淡引淡钓,像钓大鱼、钓猾鱼或者小杂鱼闹窝严重的时候,我们的钓饵也不能太浓烈,否则钓不上来。

只有在鱼开口不正常的时候,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的时候,才可以把饵料的味道搞大一点,目的是将饵料和窝料更好的区分开来,让鱼能发现并咬钩。

比如我们钓鲤鱼,用老坛玉米打窝,挂钩一般也是老坛,但有时鱼进窝了光冒泡不吃钩,我们没办法的时候就可以用药水泡过的那种玉米,这样咬钩率会大一点。

当然“浓钓”也是有要求的,饵料的味道不是无限大、应该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正常比窝料味道稍大一点让鱼能区分即可。不能说加很多小药,让饵料发出刺鼻的味道。

冬季钓鲫鱼是浓引淡钓还是淡引浓钓呢?具体操作如下

其实按照我的经验来看,两种钓法都行,就看你怎么操作。比如想要浓引淡钓,那我建议是不打窝,饵料多开点,开好后一分为二,其中一份加一些味道较大的添加剂,然后配合搞频率抽竿去诱鱼。

抽几竿把鱼骗进了窝,再用那块没有添加剂的饵料去钓。

如果你习惯了打窝,那么我建议窝料用的清淡一点,把主要精力放在找鱼选位上。找到了鱼窝、鱼道,鱼进窝的速度本就不会慢,咱们使用清淡的窝料更能让它们放下警惕。

进窝以后,为了确保顺利的把鱼钓起来,饵料可以稍微浓一点,让它们更快发现并咬钩。当然,也不一定要味道大的饵料才行,我们用活饵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甚至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味道浓诱鱼快,但别忘了小鱼也是鱼,并且小鱼食性广、群体大,自然更快进窝。

还有就是味道浓的东西虽然诱鱼快,但诱过来的鱼未必肯进窝,在远处的时候它们感知到的味道也许并不浓烈,但越靠近窝子味道就越大,它们可能会感知到危险从而掉头离开或者在窝边徘徊。

味道清淡的饵料窝料,不容易招小鱼,也不容易引起鱼的警惕,但诱鱼效果很一般,还有可能让鱼光吃窝料不咬钩。

所以浓有浓的好处,淡有淡的优点,咱们要想效果好就一定要把握好度,或者根据鱼情灵活调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