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与孔夫子的成语故事
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至圣先师
【解释】:至:最。旧时特指孔子。也称大成至圣先师。【出自】:《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
2、有教无类
【解释】: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
3、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示例】: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出自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
4、慎终追远
【解释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谨慎的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追远:看看老祖宗们都留下了些什么,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应效法先古圣贤。每个人都这样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解释2】:宋儒的解释。终,人死;远,指祖先。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解释3】:慎,害怕;终,结果;追远,指找当初的动机和原因。正所谓凡人怕果,圣人怕因。曾子的意思是: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动机,和初衷,并且能想到这样做的后果。那么民风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错事。现在的《论语》都是宋儒的解释,不能代表全意,甚至有很多值得继续讨论。于丹与南怀瑾老先生论道,高下立判,如果大家想真正了解国学,可以去参考南怀瑾老先生的选集。
5、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6、温故知新
【解释】:温:复习。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认识了过去,也就知道未来,这样可以为师矣。过去就是你的老师,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出自】:孔子《论语为政》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见义勇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8、怨天尤人
【解释】:怨:怨恨;天:命运;忧: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终生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忙碌奔波,很少人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对学生发感慨,子贡问为什么?孔子说自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努力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多的道理,只有老天才了解自己[1]
9、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郑振铎《桂公塘三》注: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于误用。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踧踖为左足右叔和左足右昔,音cù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并提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所以他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应该说,孔子提倡的礼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使从现在来说,也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1、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示例:道若途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汉扬雄《法言问道》)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春秋时期,孔子在晚年常与他的弟子一起周游列国。有一次他们在河边望着奔腾不息的河水若有所思,孔子叹息光阴像河水一样不舍昼夜地不停地流逝。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珍惜光阴,刻苦求学,宣扬儒家文化。孔子感到十分欢欣。
12、登堂入室:
【解释】: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出处】:(《论语先进》之十五: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13、道听途说
【解释】: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叫毛空的人。毛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这不可能!”艾子说。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说:“这也不可能。”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艾子还是不信。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14、发愤忘食:
【解释】: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鸣鼓而攻: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出处】:《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4)可也。”译文: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后遂以“鸣鼓而攻”等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亦省作“鸣攻”。
16、以强凌弱:
【解释】:凭借强力欺负弱小。【出处】:《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是春秋末、战国初时奴隶起义的领袖。“盗”。是士大夫对起义奴隶的蔑称。盗跖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以武力侵犯诸侯。凡是历经过的地方,大国严守城池,小国闭城自保,百姓叫苦。为此,有一次孔子对柳下季说:“做父亲的一定能教诲他的儿子,做兄长的一定能教育他的弟弟。否则,父子兄弟的关系也就不可贵了。如今,先生是当世才子,弟弟是强盗,却又不能教育他,我真为你感到羞愧。我请求替先生去劝说他。”柳下季为难他说:“如果弟弟不听兄长的教育,即使有先生这样的辩才,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跖的为人,思想像泉涌一样恣肆梭流,意气如暴风一样变化突然,顺从他心意就高兴,不顺从他心意就发怒,容易用言语侮辱别人。我看先生不要去。”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劝告,让弟子颜回驾车,另一个弟子子贡当侍,前去会见盗跖。盗跖听说孔子来见他,勃然大怒,对通报人说:“这个人,就是鲁国的伪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不种地却吃得很好,不纺织却穿得很好,整日里摇唇鼓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地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样子,以求得封侯,得到富贵。你罪大恶极,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来加餐添菜。”孔子一再请求拜见,于是盗跖让他进来。孔子向盗跖行礼后,盗跖瞪大眼睛说:“孔丘,你所说的话,顺从我心意的可以活命,违逆我心意的就让你死。”孔子说:“将军身躯魁梧,智慧能包罗天下,又勇猛、强悍,足可以南面称王。而名字却叫做强盗。我很为将军羞耻。将军如果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以为您南面出使到吴国和越国,北面出使到齐国和鲁国,东面出使到宋国和卫国。西面出使到晋国和楚国,使他们为将正名。盗跖逐渐向善。
17、东家之丘
【解释】:丘:孔子之名。传说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后用以比喻就在身边的有名人物。
孔子他在世的时候,倒不一定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据《孔子家语》说:当时,孔子的西邻,住着的一个人,却并不知道他这位东邻是个什么人物,他每次提到孔子的时候,总是毫不客气地直呼孔子的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与月亮有关的成语故事
2.跟水有关的成语故事
3.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大全
4.关于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5.与虫有关的成语故事
6.和孝有关的成语故事
7.与羊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8.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大全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我最喜欢的运动高中英语作文
- 下一篇: 童年的趣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