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体私奔体等微博流行语引发语言文字担忧
“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某某私奔了……叩请宽恕!某某鞠躬。”继排比惊叹号和“有木有”的“咆哮体”之后,近日某财经界人士在个人微博上公开宣布“私奔”,令一种新的填空造句格式在互联网上快速流行开来,不仅占据各大微博排行榜前列,而且形成了所谓的“私奔体”。
与去年的“给力”“浮云”等相比,今年以来利用网络新流行语填空造句的风潮越来越盛,细数就有“咆哮体”“丹丹体”“嘉措体”“梨花体”等……一方面不少网友乐此不疲,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担忧“微博一出,文学已死”“语言文字不能被过度娱乐”。
张扬个性的“填空造句”由来已久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句略带诗意的话,被不少网友演化为对生活的调侃,比如“吃与不吃,肉都在那里,不肥不瘦;睡与不睡,床都在那里,不软不硬。”这叫作“嘉措体”。
“咆哮体”也在今年春天意外走红。使用者打出多个惊叹号,配合“有木有”(“有没有”的谐音)和“伤不起”等出现在句中,人们用这一格式造句,调侃各种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等。“有木有”“伤不起”甚至出现在一些报章标题和公开谈话中。
近日蹿红的“私奔体”已演化出“奥特曼和小怪兽版”“故宫版”等,或戏说社会新闻,或联系个人经历,在网上热传。一些商家索性利用“私奔”格式做广告。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分析,今年以来盛行的网络填空造句,并非始于一时。这种填空造句一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上映时,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经典对白被戏谑成各种文本的案例。
当年演员周星驰在片中说:“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这一格式在国内互联网尚未普及时就掀起过一股造句热。
严锋分析,如果一定要归类,那么“大话体”可谓开填空造句风气之先,它甚至先于博客和微博的普及。从中也可以发现,微博本身只是一个加速此类传播的载体,而填空造句热本身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中之一在于时下张扬个性、宣泄情感的自我表达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应宽容对待,还是“咬文嚼字”?
从“见或不见”到“放弃一切,和某某私奔”,借助微博的快速传播,各种网上填空造句“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一些学者担忧,这类快餐文化经不起时间考验,且有可能动摇传统文学的根基。
前不久,作家马原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网络语汇的随意性正在颠覆传统经典,时下出现的读者粉丝化、写作娱乐化现象,令传统语言文学堪忧。
与这种观点有所不同,十多年来坚持担任中国文坛“啄木鸟”角色的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社主编、语言文字专家郝铭鉴认为,应当积极、宽容地看待这些网络语言的新现象,不应片面地担心其会引发语言文学的危机。
郝铭鉴说,从“咆哮体”到“私奔体”怒吼造句,都是一种语言学上所谓的“仿拟”和“框填”手法的运用。这些网络语体的流行,其实就是找到了一个“框”,把不同的表达内容放进去,产生一种语言游戏的效果。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的观察与研究,当代中国人对语言除了表情达意的基本需求外,还有了“附加值”的需求,也就是某种娱乐效果,它可以为生活增加一点色彩。郝铭鉴说,这无可厚非,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
“就好比是一个语言的"篮子",网友在填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填进了句中,其情感宣泄和自我释放的效果比较明显,帮助快节奏的都市人抒发压抑的心情,具有积极意义。”严锋说。
据严锋分析,填空造句式的网络沟通方式,其实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参与,体现了“读者都能成为主角”的新趋势。他认为,从这一点上说,鲜活的网络语言和句式,其实是为过去只注重作家单向传播的传统文学创作模式敲了警钟。
郝铭鉴说,语言本来就是需要新陈代谢、不断发展的,好的网络语言将会被吸收进语言体系中。例如,“雷人”这个词就成功地把名词变成了动词,而且很形象,“囧”字的挖掘,是活学活用的结果,“给力”一词甚至登上了《人民日报》,这都体现了语言创造的全民性。
“咆哮”“私奔”也要有底线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一场青年论坛上,南方某大学的学生代表当场建议将“有木有”“伤不起”等“咆哮体”元素,运用于大学政治和历史课教学中,不过这个提法令现场不少同龄人感到无法接受。
大学生李滨认为,尽管自己也常用“咆哮体”在网上说话,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不能滥用。否则反而让人觉得是在“哗众取宠”。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侯静认为,“借助"咆哮体"等来展现自我、表现个性,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同时也需在不触碰道德底线、不伤害他人利益和感情的原则下进行。”《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纪连海前不久也提出,“咆哮体”应当区分场合使用,在某些场合,可能会是荒谬的。
严锋分析,限于百余个汉字以内的微博怒吼造句,引起了更多人对遣词造句的兴趣,但创作本身不可以随便胡来。每个主体在进行情绪化表达的同时,也要有“自我克制”这条原则。
郝铭鉴分析,其实网上也存在相当多的“语言垃圾”及语言暴力现象,不合规范的语言使用也大量存在,“看上去很热闹,但很多是要被淘汰的。”例如“杯具”“洗具”这种混淆视听的网络流行词,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他还提醒说,时下也有一些商业行为和市场炒作,肆意搭上网络语言和句式的“快车”,网络水军则在幕后推波助澜,这时的“咆哮”和“私奔”就可能不那么单纯了。他认为,应当积极看待网络流行语和层出不穷的句式,但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还要看场合、语境、对象及表达目的而定。 (许晓青、孙丽萍)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介绍小兔子的作文3篇
- 下一篇: 好像造句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