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范梅南的《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范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开创者之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如何从事现象学实践和写作,既向读者揭示了现象学写作的理论背景,又细致地介绍了·如何具体地开展现象学研究,包括如何关注人的生活体验形成研究课题,如何多方搜集资料,如何凸现主题,如何通过轶闻进行现象学的写作,如何使研究保持方向等。正如范梅南教授开篇所说,这本书既是一本现象学写作的方法论著作,又旨在唤起读者的教育学反思:我们作为家长、教师或教育者,该如何与孩子相处。
斯特劳斯曾用“路径”描述过世界的“邀请性”特征,例如,凉水邀请我们去喝,海岸邀请孩子去玩,一把舒适的椅子邀请我们疲惫的躯体陷入其中,等等。同样,一个现象学研究的文本邀请我们与之对话,因为现象学研究是对生活体验本质的研究,能唤起我们对自身经历的反思。
《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介绍了现象学研究,一种有着深厚哲学底蕴,然而在教育界是一个崭新尝试的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的教育学立场
“从现象学的观点来看,搞研究就是对我们感受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提出疑问。由于理解世界就是以某种方式深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因此,研究——质疑——形成理论的行为就是使我们与世界密切联系的有目的的行为,可以使自已更好地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甚至融入这个世界之中。现象学将这种与世界不可分割的联系称为‘意向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索构成这个世界的奥秘,使这个世界成为我们的世界,进入我们的心中。因此,研究就是一种关注的行为:我们想知道什么是生存最基本的东西,关注就是关心我们所爱的人。如果我们的爱足够强烈,那么我们也将敢于直面生活中的许多未知……歌德的话极有说服力:‘一个人只会去学习了解他所爱的,了解的知识越深刻越丰富,他的爱就越强烈越鲜明,确切地说是激情。’”
现象学研究首先提醒我们,教育研究应充分展示我们在生活中的教育学立场,也就是说,我做研究是因为我喜欢孩子们,我迫切地想知道孩子们是如何成长、如何学习的,所以满怀兴趣地去接近儿童的生活体验,体会他们的兴奋、惶恐、疑惑,是对孩子们的喜欢驱使我与他们交谈、相处,对我与孩子们的生活进行周全反思是为了更机敏地行动。然而当前学校里进行的一些教育科研活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参加评比评奖等目的,如果抱有这样的目的,研究活动就必将朝着脱离儿童、脱离实际的方向前行。
教育理论被认为是某种超越实践、驾驭实践的神秘东西。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抽象词句的堆砌倾向于将教育教学生活割裂成细小而抽象的碎片,而教师们面对的永远是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教育情境,这就常常让教师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与孩子相处是一回事,讨论如何相处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样的理论似乎总和鲜活的实践之间隔了一堵厚厚的墙,跨过来越过去都要大费周折,比如,我们可以按一个个细分的指标来研究课堂中的行为控制生活中的科学作文,但是对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的对视频率、范围的观察、计算和分析却掩盖了师生间满含深情的目光交流的教育意义。现象学研究定位于研究的“善”的问题,即不断思索我们对儿童应负有什么样的责任,我们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为了孩子,我们对任何的理论、模式都产生质疑,对孩子的爱唤起我们对研究的渴求,返回到生活世界,重新获得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世界的最直接的联系,深入持久地探索令我好奇的问题。理论就是对实践中一个个具体教育情境中一切富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进行反思,所以,不仅课堂内的儿童是理论的关注点,课外的儿童甚至襁褓中的婴儿都在理论注意的范围内生活中的科学作文,不仅论文写作是理论的形式,课间、下班后,教师们之间、教师们与家长间以及教师与自己的朋友家人谈论的有关儿童的内容都是教育理论的形式,理论就充分融入实践之中。`
描述身边的生活故事
“解释现象学感兴趣的是在生活世界里我们发现的所有形形色色的现象。它不像其他社会科学那样可以利用实验室或者人造的测试环境,人文科学希望直接面对人本身——男人、女人、孩子-—那些在他们生活世界里的人。换句话说,现象学的出发点在于情境,对嵌入这个情境中的一个典型的意识节点的分析、阐释和说明。有的时候,一个研究者或者理论家就像传说中漂流到陌生异域的旅人,回到普通大众中间来告诉他们有关这世界本来面貌的迷人的故事。正因如此,那些探索徼观物理学、宏观物理学,甚至是天体物理学,或是探索计算机科学惊奇世界的身穿白大褂的自然科学家,总是给人一种令人敬畏的感觉。相反地,人文科学家并不是到每个地方去,他或她就在我们的世界里与我们同享生活。而且,也不能说人文科学家没有引人注目的故事。那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最为普通的、最为想当然的、与我们直接息息相关的故事难道不正是最迷人的故事吗?”
生活体验是现象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现象学研究将日常生活中晦涩﹑模糊的体验变得清晰,易于解读。对于任何经验,比如为人父母、教学、领导、阅读,甚至跑步、绘画、驾驶等,我们都能通过现象学反思性地询问是什么构成了这一生活经验的本质,从而使我们再次返回“生活世界”时能更好地理解自身和生活、更加智慧地行动。现象学将生活经验的实质以轶闻趣事等现象学的写作方式表述出来,既提供体验的情境,同时又在描述中埋藏着经验的本质,从而具有一种人类体验的共通性,使读者阅读时,充分激活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发与现象学文本的“对话”,获得对这种体验的反思性理解。现象学要求研究者投入到丰富的生活中去,积极地探究生活经验的所有形态和方面,具体的探究路径有白描个人经历,对词语和惯用语进行语意的追溯和探索,对他人的访谈、观察,文学作品中的生活体验描写、艺术作品等。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对生活经验的探究最可能的方式就是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是每天坚持写一些短小的日记,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用博客的方式与大家共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日记不是漫谈,也不是流水账,而应该将焦点集中在一件你认为有价值的具体事件上,这个事件对你是有冲击力的,注重对内部体验的描写,如感觉、情绪、情感等,尽可能避免因果解释、概括总结,直白地描述就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华丽辞藻,因为这样会使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于回忆当时的体验,而且读者再阅读时,文字的纷杂也会掩埋了事件本身。当前,学校的教育科研往往要求教师写论文,许多教师感觉一来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另外因为没有理论背景,也不知道该如何写,只有东抄一段,西凑一篇,正因为如此,教师们觉得科研离他们生活很远,对他们的实际工作也没有什么帮助。所以,描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教师们得心应手的,教师们最不缺乏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实际生活体验,将这些“体验”写下来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写下来”我们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知道什么。写作将内在的东西外化,把我们与我们的生活世界暂时分开,在写作时我们有可能审视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字本身具有抽象的作用,由文字滤过的体验更为理智,更能触及事情的核心。另外,因为在写作中,我们与自己的体验“隔开一段距离”,从而能够更冷静、明智地去观察事件,使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更具有洞察力。
发掘现象学的主题
“现象学主题并不是某一对象或关于现象的概括总结,用比喻的话来讲,它们更像生活经验网络中的结点,周围的生活经验犹如网上的纲,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意义整体并保存下来。主题就像一颗颗星星,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意义的星空,靠着主题之光,我们能遨游并探索这个星空。
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意识到教育故事的价值,建议教师们写下他们日常教育实践中的故事,还汇编成一本本精美的小册子,我的手头就有好几本,这些小故事蕴藏着教师们令人称叹的实践智慧,但这些单个、零碎的小故事虽能给人启发,却略显单薄,无法提炼和连接成更大的意义网络。现象学研究并不止步于描述生活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各种体验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对故事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组织构思这些故事,否则这些故事如同散落海滩边星星点点的扇贝、海螺,尽管原汁原味,然而却无法给人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美震撼。换作现象学的术语来讲,我们需要发现每个故事的主题,并组织这些主题(主题就是指故事中所包含的生活经验的焦点和意义)。
具体来说,对一个故事进行主题的分析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整体概括法,即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概括出它的基本意义和主要内涵。
第二种是选择强调法,即浏览故事后,对故事里那些最能揭示出所描述的经验或现象本质的语句,加以勾画和圈点以示强调。
最后一种是细节详述法,即细细研读故事的每一句话,写出每个句子或句群凸显的现象和经验的方面。
在主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写下自己对主题的感想,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解释过程(关于主题分析和对主题的感想,范梅南教授在书中提供了相关的例子,可供参考)。
因为生活经验是前反思的,所以,它的存在状态是混沌无垠的,我们无法如实地完整再现生活经验,但是如范梅南教授所说,我们可以靠着主题之光遨游并探索生活体验这个星空。一个故事中的主题显示了生活经验的一个方面,但我们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星星后,璀璨的光芒照耀整个苍穹,生活经验开始清晰起来。比如,在描述养育的生活经验时,范梅南教授举出了下列主题系列:生育孩子:将孩子的世界营造为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满怀希望地与孩子们一同生活:培养父母的责任感:机智巧妙地对待孩子。可以在确定研究的问题后,列出可能的主题系列,也可以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发现其中的联系。在进行主题分析、写下主题感想和主题统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组成研讨小组进行合作性研究,研究者选择参与者时,要考虑参与者是否具有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生活体验,参与者需要从研究者的初稿开始阅读,包括故事、主题以及对主题的感想,看是否能和自身经验产生共鸣,从而对研究者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进行研讨对于现象学研究是重要的,因为现象学研究旨在探索人类生活经验的共性、本质和结构,所以他人对研究的补充和确认能使作者意识到他目前研究视野中的局限并努力加以超越。
海德格尔曾经将现象学研究比作“林中小路”,森林中蜿蜓的小路不像城市中的公路一样有确定的路标加以指示,林中小路有待我们去发现和开拓,需要我们满怀希望和探索的兴趣,并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林中小路通往一个开阔之地,事物显现和展露出它的本性。我们的教育研究也有这样一条林中小路,带着对孩子们的责任感、爱心和信心,我们抛弃理论成见,扎身于我们和孩子共同的生活世界,发现教育本身的意义所在。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优秀作文:我的星期天
- 下一篇: 春风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