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有恩——齐白石的“朋友圈”
超览楼禊集图(国画) 1939年 齐白石 故宫博物院藏
在人们尽量保持社交距离的今天,朋友之间的真挚与温情显得弥足珍贵。今年,北京画院从“友情”的角度出发,专门策划推出“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特展,该展于11月13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辽宁省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共同主办,并入选“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自北京画院2015年启动齐白石第二轮陈列展以来,已从绘画题材的角度陆续策划推出了齐白石草虫、书法、山水、人物等多场专题展。此次展览并没有延续以往题材策划思路,而是思考如何链接齐白石的“上下左右”,从客观视角对齐白石进行“定位”,所以我们将齐白石置于民国的文化史之中,围绕其艺术交游进行研究、策划,重点选取了与齐白石人生历程、艺术发展息息相关的6位关键人物:胡沁园、王闿运、陈师曾、瑞光、梅兰芳、徐悲鸿,从他者的视角聚焦齐白石。此次展览共汇集了各馆珍藏的齐白石及其师友书画、文献作品100余件套。一幅幅饱含深情的画作,一封封娓娓道来的书札,向观众讲述齐白石与师友之间艺术交往的点滴故事,为近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增添一份温情。
“知己有恩”是齐白石晚年的一方常用印,边款上述其渊源:“欧阳永叔谓张子野有朋友之恩,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记之。”欧阳修曾为故友张先作《张子野墓志铭》,文中说他与张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齐白石这方印章正取义于此。“知己有恩”刻于1933年,此时的齐白石已经完成“衰年变法”,不仅立足于京华,更是名望渐隆。于成名之际齐白石仍能感念恩师故友,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他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牵牛花(国画) 1920年 齐白石 梅兰芳纪念馆藏
廿七年华始有师
1889年,27岁的木匠齐纯芝正在大户人家做雕花木工。湘潭本地的士绅胡沁园在看到他的画后齐白石的故事,觉得很可以造就,便主动收他为徒,亲自教授他画工笔花鸟草虫,又请胡家的私塾老师陈少蕃指导诗文。两位老师还一同商议为齐纯芝重新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山人,以备他将来题画所用,从此便有了世人所熟知的“齐白石”。齐白石也有了“廿七年华始有师”的感慨。拜入胡门后,齐白石开始接受传统的中国画训练,“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手要熟”。老师的谆谆教诲时刻萦绕在齐白石的耳边,深深影响了他今后的艺术创作。此次展览中,汇集了多件齐白石珍藏的胡沁园作品,如“璜宝之廿余年矣,从不示人”的《鹌鹑图稿》,由此可见齐白石对恩师墨宝的珍视。此外,沁园师命画的《老虎图》《梅花天竹白头鸟》等也向观众展示了齐白石早期花鸟走兽类作品的风格面貌。
胡沁园是齐白石艺术天分的发现者和启蒙恩师,正是他的悉心指导和扶持使齐白石脱离了乡间木匠身份,逐渐走上以画为生的艺术道路。对于胡沁园的这份恩情,齐白石可谓终生难忘,并将这份恩情延续到第二代、第三代。1950年的一天,胡沁园的孙子胡文效拜访齐白石,年届90岁的白石老人精心绘制了一幅山水画《沁园忆旧图》,并郑重在画中题道:“沁园师仙去三十七年矣……为制此图,以永两家之好。”
阿吾不复梦王门
1899年,齐白石经张仲飏引荐正式拜见著名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后又在友人的劝说下正式拜入王门。从此木匠齐白石、铁匠张仲飏、铜匠曾招吉成为王闿运向旁人夸耀的“王门三匠”。成为王门弟子后,齐白石随王闿运同游江西,饱览名胜古迹,开拓视野,受益颇多。1911年2月,王闿运来到长沙,齐白石前去拜见老师,并请老师为自己的祖母做墓志铭。王闿运被弟子的拳拳孝心所感动,以“赏侍讲衔翰林院检讨礼学馆顾问官王闿运”的身份为一位普通乡间农妇写下墓志铭。此次展览中,王闿运手书的墓志铭以及齐白石亲自动手刻石的拓片都呈与观众,以此见证王师对弟子的暖暖真情。
王闿运身为经学大家,交游广泛齐白石的故事,他曾劝齐白石“见一人增一阅历,不必效孤僻一派”,也常常借雅集聚会之际推介齐白石画艺。此外,王闿运门生弟子遍布天下,齐白石与同门多有交游,王门弟子的扶助及师出王门的身份对齐白石的人生和艺术影响甚巨。1939年,王闿运离世已20余年,齐白石终于画完了当年恩师王闿运在雅集上提议的《超览楼禊集图》,并在画中题诗感怀恩师:“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
沁园忆旧图(国画) 1950年 齐白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吾自画自合古
1919年,齐白石为躲避乡乱正式定居北京。虽然此时的齐白石早已名满湖湘大地,但是初到京城的他却迟迟未能打开自己的局面。挚友陈师曾劝他不必追随前人脚步,而是要变革创新,他在齐白石的作品《墨梅》上题跋“酒后尝为尽情语,何须趋步尹和翁”,此次展览中,齐白石的《墨梅》将与尹和伯的《梅花》同台展出,观众可清晰地看到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前,对于尹氏画法的借鉴与追摹。在陈师曾“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的鼓励下,齐白石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的决心开始衰年变法,终于开创出“红花墨叶”一派。此外,陈师曾还将齐白石的作品带到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齐的画作在日本获得大卖,售价更是远高于国内市场,齐白石借此一举成为“海国都知”的老画家。
1923年,陈师曾在奔丧途中突然患病离世,年仅48岁,年轻挚友的突然离去令齐白石悲痛不已,亲自前往北京艺术界在江西会馆举行的追悼会参加祭奠,并作诗痛悼知音:“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
翁似高僧僧似翁
1926年,齐白石仿效前人,将自己与门人瑞光和尚、友人冯臼庵合称为“西城三怪”,并作《西城三怪图》,从中可见齐白石与弟子瑞光交往的密切。齐白石初到北京时,常借住在京城的寺院里,由此与衍法寺的主持瑞光相识。当时享有盛誉的画僧瑞光对齐白石的画艺十分叹服,于是便拜齐白石为师。拜入齐门后,瑞光剑走偏锋,专攻齐白石并不被时人认可的山水、人物,画作颇得齐白石精髓,齐白石欣然题跋称瑞光“平铺直布不求工,翁似高僧僧似翁”,将他视作自己的得意门生。
齐白石与瑞光师徒间惺惺相惜、感情深厚,在艺术创作中更是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此次展览中,便有多幅作品向人们讲述了齐白石不拘一格,与弟子之间教学相长的故事。如瑞光曾在古代瓷器上见到钟馗画像,将画像放大画好后呈给老师,齐白石略加修改绘制完成了人物画《钟馗》。在生活中,齐白石对瑞光也是十分厚爱,处处提携弟子,并为其亲定润格。1932年,瑞光和尚圆寂,齐白石十分悲痛,专程到莲花寺里送别弟子,回到家后白石老人仍是郁郁不乐,甚至心生息肩之念,可见师徒之间的深厚感情。
寻旧图(国画) 无年款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幸有梅郎识姓名
1920年,齐白石通过好友齐如山的引荐与京剧名伶梅兰芳相识,此时的梅兰芳醉心书画,与京城画坛名流交往密切,梅兰芳被齐白石的画艺所折服,相识不久后便拜入门下学画工虫。梅兰芳的“缀玉轩”是民国文化名流经常雅集的场所,齐白石也多次到访。园中栽植的花木令齐白石大开眼界,尤其是梅兰芳从日本引进的牵牛花更是盛开满园,有的花朵竟有碗口大小,这令齐白石惊叹不已,更是萌发了画牵牛花的兴趣,几经摸索变化,牵牛花终于成为齐白石花鸟题材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次展览中,梅兰芳纪念馆珍藏的“百本牵牛花碗大”的《牵牛花》将首次与观众见面。
在两人的交往中,梅兰芳对齐白石恭敬有加,还曾在某次雅集中为老师齐白石的窘境解围。此次展览中有一件特殊的书法展品——梅兰芳《摹罗瘿公行书放翁梅花诗》,齐白石用金农体楷书为其作长跋,从此便留下了“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的艺坛佳话。
一朝不见令人思
1928年,徐悲鸿受邀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一职。初来北平的徐悲鸿第一次见到齐白石,此次展览中的《寻旧图》便为我们揭秘了两位艺术大师相识的经历。在这幅带有自画像性质的作品中,背对着观众的持杖老人便是齐白石自己。他用详尽的题跋与自作诗讲述了徐悲鸿邀请自己赴北平艺术学院任教的经历。
“草庐三请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徐悲鸿为了邀请齐白石到大学里任教,三次亲自到跨车胡同齐白石家中拜访、邀请,多次谢绝的齐白石深深地被徐悲鸿的坚持和执着打动,终于答应到学校里任职教课。其实,齐白石之前不接受徐悲鸿的邀请,并非因为恃才傲物,而是齐白石自觉是农民出身,书底子太差,去洋学堂教书是自己应付不来的。面对齐白石的这种顾虑,徐悲鸿更是义不容辞地当起了白石老人的“助教”,在一次画题为“白皮松”的考试中,齐白石评定考生的成绩优劣,徐悲鸿完全赞同。而在课堂外,徐悲鸿更是亲自接送白石老人上下课,一句“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也道尽了齐白石对徐悲鸿的想念。
齐白石与师友之间的交往为后人留下许多文化轶事,他们真挚的情谊也让人感受到一份温暖。知己有恩,可以说在齐白石艺术天分和不断努力的背后,正是他自身的朴素与真诚,以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心怀感恩的人生态度,才使齐白石获得了更多人的尊敬,与良师益友的交往,不但促成了齐白石艺术上的突破,也在客观上为他赢得了更多的人生际遇。恩师、知己、友人的提携与帮扶,共同促成了齐白石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作者系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题为编者所加)
以上为陆作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如果如果造句
- 下一篇: 幼儿舞蹈我从延河来主持串词